【2014八通育儿达人】 《小事儿那些事儿》—— 小事儿的新游戏和秘密武器【10月第1篇 总013篇】
小事儿同学在4个月多一点的时候,自己便开发出一种新的游戏,那就是吐泡泡和嘟嘴。
还在小事儿小的时候,事儿爸事儿妈就从网上得知,小婴儿的模仿能力超强,于是事儿爸事儿妈经常在和小事儿互动的时候,或微笑或吐舌头,要不就发出各种怪声,以便引起小事儿的注意。每当这时,小事儿就会特别认真的盯着事儿爸事儿妈的嘴看个不停,偶尔他的小嘴也会有意识的抽动一下,仿佛在学习一般,经过几天的练习后,小事儿同学就可以在和事儿爸事儿妈的互动中,偶尔伸出舌头或是跟着声音哼哼,因此对于小baby的学习能力,事儿爸事儿妈有了深刻的认识。
突然有一天早上,小事儿睡醒以后,发出了那种嘟嘟声,就是上下嘴唇贴在一起,然后稍稍噘嘴,再从嘴里吹出一股气,使得上下嘴唇不停的振动从而发出的声音。这种动作和声音,比起笑容和那些发出的简单的元音声音来说,无疑在难度上,要高出很多,尤其是对一个4个月多一点的婴儿来说。
最初,小事儿掌握的也并不纯熟,经常是噘起嘴来吐出一口气,并没有那种振动的嘟嘟声出现,而此时,他好像也并不在意,或是使劲的看着事儿爸事儿妈,或是转过头去看着小床边的颜色鲜艳的小玩具,或是躺在那什么都不做。你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突然想起,并毫无预兆的开始嘟嘟。
好像在那一个时间段,小事儿对这个游戏特别喜欢,经常可以听到他嘟嘟的的声音。随着时间的发展,他的技术变的更加纯熟,几乎,只要他想,就可以成功的嘟嘟出声音来。而到后来,他自己又把这个游戏增加了难度,那就是吐泡泡。
小事儿的吐泡泡,并不是像大人们吐泡泡糖那种简单的一个大泡泡,而是像螃蟹那样在上下嘴唇间吐出大小不一的若干多泡泡。而就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事儿爸事儿妈竟然发现很难模仿,一方面很难控制那个力度,即要吐出很多泡泡,又不至使泡泡迅速破裂而口水四溅。另一方面,很难做到其全面的范围,小事儿吐泡泡时是从左边嘴角一直延续到右边嘴角,而事儿爸事儿妈试了试,几乎只能把泡泡控制在中嘴的正中部位。对此事儿爸事儿妈甘败下风,佩服的五体投地。
后来,俩人仔细分析,估计是小孩子没有牙齿,进而导致口腔内部构造上的悬殊差异,从而导致了大人无法学会的特殊技能的可能性。
一天晚上发生的事,让事儿爸记忆深刻。那天,小事儿躺在小床上,事儿爸正好此时值班看孩子,于是,事儿爸就把小事儿垂直于小床长度方向放在那里,然后,习惯性的弯下腰来,将脸尽可能的靠近小事儿的脸,嘴中还不时的发出些声音。以前每当这时,小事儿或是咧开小嘴和事儿爸傻笑,或是发出声音与事儿爸互动,再或者兴奋起来,大声尖叫,手舞足蹈。这一次,小事儿一如继往的配合,一切按部就班,随着事儿爸的几次逗弄,小事儿先是微笑,继而有些手舞足蹈,眼看就要兴奋的开始尖叫了。就在事儿爸再一次躬下身,将脸贴近小事儿的脸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小事儿先是兴奋的尖叫了一声,然后迅速开始嘟嘴,而这一次由于过于兴奋,小事儿明显没控制好力度,无数的泡泡就在事儿爸的眼前迅速破裂开来,星星点点的口水喷的事儿爸满脸都是。。。。。。
这便是小事儿最新研发的秘密武器,哎,家有熊孩儿伤不起呀!
(奉上小事儿同学的泡泡照)关于秘密武器实在是没法抓拍到,谁用谁知道{:1_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