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州西海子公园内,有一座李卓吾墓,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只知道李卓吾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后由好友马经纶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其实,细数李卓吾的一生,光从他挑战《烈女传》,提倡将妇女和夫妻排在第一位来看,就能想象到他这一生是有多精彩了~
李卓吾
李卓吾名贽,号卓吾,他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后入仕,历任河南共城教谕、刑部郎中、户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为官正直清廉,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弃官讲学时,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网红”。
之所以说李贽是大明第一狂人,那还要从他那些在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言论说起。
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却因为“夺情”之事狼狈不堪,几次被逼自杀,其对手使用的手段就是儒家孝道中演化而来的明代官场规矩——父母亡故需要回家守制三年!而李贽不但不遵从,还向这背后的根本理论“开炮”!写下了《藏书》《焚书》《初潭集》等一系列的公开反对孔孟观点的书籍,并将矛头直指周敦颐、程氏兄弟、朱熹这些已经成为“圣贤”的人物!
特别是李贽对待女性的观念,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更是令人觉得“荒谬”!在李贽著有的《初潭集》《焚书·夫妇论》等书籍中,直接按照人类生育的自然顺序,进行了重新的排列,将妇女和妻子排在第一位,李贽坚定的认为“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
从现在再看李贽的思想,不得不说他的思想十分具有前瞻性!而细数中国历史,寻找女权主义的鼻祖,李贽绝对可以位列前五,若从坚决性和彻底性来看,榜首非他莫属!
当然,李贽的“狂”还不仅如此,他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全部来自“童心说”,可以说,他一切的思想逻辑起点都是从“童心”开始。何为“童心”?在李贽看来,“童心”是指人的初心,虽然鱼孟子的“性本善”同源,但并不是从“性本善”一下子跳跃到道德的本体性,而是实践意义上的去除人性束缚,留存人之真性!
李贽在骨子里是追求自然脱俗、潇洒自如的。然而,生逢乱世,要活出真性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在当时那个朝代,李贽的言论与行为已经是一种“大逆不道”之事,因他抨击封建礼教和假道学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所以,在李贽76岁那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被捕,并焚毁他的著作。
在狱中,李贽利用狱卒给他的剃头刀刺向了自己的咽喉,狱卒问他:“痛否?”他以指蘸血写道:“不痛。”狱卒又问:“你为什么自杀呢?”他又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子夜,这位老者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在得知李贽在狱中自杀的消息后,他的好友马经纶为其治丧,将其葬于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马经纶是通州人,曾任山东肥城知县、监察御史,因事抗疏,被免职归里。他对李贽救难、迎养、辩诬在前,归葬于后,都是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进行的,情义之重,堪称义薄云天。
1610年,汪可受曾立《卓吾老子墓碑》,1612年,马经纶之子马健顺协助詹轸光立有《李卓吾先生墓碑》,但先后均被毁。几经变迁后,1983年,李卓吾墓终于迁至西海子公园内,从此才方得安宁。周扬题写了“一代宗师李卓吾先生墓”的墓碑,另有欧阳中石先生书题之碑。在青松翠柏,一湖碧水的环绕中,李卓吾先生得以安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