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141
- 注册时间
- 13-11-25
- 在线时间
- 1235 小时
- 最后登录
- 16-6-1
- 威望
- 776
- 八通币
- 101
博士后
- 积分
- 13141
- 注册时间
- 13-11-25
|
通州儿歌童谣掇拾
作者:王梓夫
我生长在通州,解放后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近50年。离休后闲暇之余,回忆起童年生活,那时做游戏的情景就在脑海里出现,琅琅的歌谣声犹在耳际环绕。总想命笔,但时过境迁,记忆有限。冥思苦想,多方搜求,历数载得儿歌童谣70余首供同好者参考。
通州历史悠久,地处运河北端,南控苏杭,西靠帝都,北通塞外,东扼辽东,五方杂处,各方人物汇集,与各地文化交融,这也丰富了通州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虽有不少是出自成人之手,但也有不少是儿童即兴创作。这些空口传唱、吟、数的歌谣,是儿童世界喜、怒、哀、思的反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与群众心理。它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底蕴和趣味。
晚年重返童真旅,再读儿歌童谣,享童稚情趣,回味颇长,积些一孔之见,仅作抛砖之举,贻笑大方,待得斧正。
民国初期(1912年以前)的歌谣63首。
“小耗子”~“催眠曲”是哄逗小儿所唱,幼儿也咿呀学唱。内容风趣活泼,唱时带着诙谐快乐韵味。
小 耗 子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叫奶奶,奶奶也不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早知下不来,不如不上台。
“子”读轻声儿化韵。灯台——旧时照明用具,上有油碗,中有把或中束腰高柄,手执,下有座。“奶”字第二音节也读轻声。
上 庙 台
小小子,上庙台儿,捡了一个小钱儿。
又要打油,又要买盐儿,
又要娶媳妇儿,又要过年儿。
庙台,庙前与台基相连的方台。小钱儿,又小又薄扁圆方孔铜钱。没人爱用,不好花出。
坐门墩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咧咧要媳妇。
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
明儿早儿起来梳小辫儿。
小 秃 子
小秃子儿,哭咧咧,南边儿打鼓是你爹。
你爹戴着红缨儿帽,你妈穿着木底儿鞋,
走一步嘎噔噔,绣花裤腿鸭蛋青。
红缨帽、木底鞋,均是受满人习俗影响的穿戴。帽是尖顶坡形,顶上饰以红穗。鞋是在尖足鞋后跟底下缀一木制底。绣花裤腿在裤腿边缀一条形绣花饰物。鸭蛋青,指颜色。
拉 大 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家”、“子”读轻声。二百,二百个。
我家的闺女
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都来了,我家的闺女还不来。
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
光着屁股挽着纂!
上 南 洼
小小子,上南洼,刨地种西瓜,
先长叶儿,后开花,开完花后结西瓜。
西瓜甜又大。爹说好,娘说甜,
喜欢的小小子打转转。
催 眠 曲
狼来啦,虎来啦,小猫跳墙也来啦。嗷!嗷!
狼来啦,虎来啦,老和尚挎着大鼓也来啦。
狼来啦,虎来啦,咚!咚!小孩睡觉不闹啦。
水 牛 儿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嗷!嗷!
水牛儿!伸出犄角瞅一瞅,嗷!嗷!
水牛儿!水牛儿!砖头瓦块是你舅舅。
水牛即蜗牛,“牛”读阴平声。
蚂 螂
蚂螂、蚂螂过过,我跟你一块乐乐。
蚂螂、蚂螂落落,我跟你一块闹闹。
蚂螂、蚂螂过河,东边大鼓西边大锣。
“螂”读轻声。蚂螂,蜻蜓的土称。“落”读(lào)。
月 亮 爷
月亮爷,亮堂堂,骑大马,扛大枪。
月亮爷,明光光,又喝酒,又烧香。
“堂堂”读阴平,后音高。
圆不虎(檐蝙蝠)
圆不虎,穿花鞋,你是奶奶,我是爷。
圆不虎,偷人家酱,教人逮住罚三趟。
圆不虎,偷人家盐,教人逮住罚三年。
圆不虎,不是鸟,洒了芝麻扫帚扫,
狐狸兔子一起跑。
“家”读轻声,这首歌谣第一句是平声韵,二句是仄声韵,三句是平声韵,第四句是仄声韵,唱时要相应的高亢——弱——强——低慢。
莲 花 灯
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
莲花灯,莲花瓣形灯,农历七月十五晚放灯时,儿童每每拿着玩。
那 孩 子
那(nèi)孩子,不是好的(de),羊肉馅儿包饺子。
你吃皮儿,我吃馅,单打那孩子屁股蛋儿。
黑 大 汉
从南边来个黑大汉,走一步扇一扇,
阿弥陀佛好热天。
阿弥陀佛,佛名,密宗教派称甘露王,又称接引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后成为信佛人口头诵念的口号,表示祈祷之意。
羊
羊——羊——跳花墙,抓把草喂你娘。
你娘没在家,就你们老哥儿仨。
老哥仨儿没袜子,打你嘴巴子。
“你们”、“你”读(nǐng),“们”读轻声。儿童见羊辄唱。第一句声调平缓,二句高声,三句低而有戏谑意味。
快 下 雨
老天爷,快下雨,收了麦子供养你。
我吃面儿,你吃皮儿,剩下麸子喂小驴儿。
供养,用物品供祀,俗称上供。
小 板 凳
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
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做片汤。
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俩头。
多为小孙女与老奶奶玩时唱。也有几个小女孩玩时合唱的。
螃 蟹
螃蟹一,爪儿八个儿,两个剪子,那么大的壳儿。
横着爬,竖着卧,爬着爬着找沙窝儿。
多为哥、姐、逗弟、妹时所唱,边比划边唱,唱至最后挠小儿脚心。
跟 人 学
跟人学(xiáo),变狗毛,跟人走,变老狗。
下 雨 了
下雨了,砸泡了,和尚戴上草帽了。
雨点落入水中砸起水泡,状如僧帽,雨点大而急时出此景。
炒 豆 儿
小五儿,小六儿,噼里啪啦炒豆儿。
沙 燕 飞
噗噗噔儿吹,沙燕儿飞,臭虫臭虫一大堆。
噗噗噔儿,有色玻璃所制,相当薄,葫芦形,下部的底更薄,上有长管,用嘴吹气呼气,声如其名。沙燕,风筝的一种形式,尾部叉开似燕尾。两者均为玩具。“儿”字唱时均要拉长声唱出。
不离窝儿
红薯一溜屁,切糕十里地,不离窝儿的面茶。
对三种小吃评价。红薯只能楦肚儿,一放屁就完。切糕吃下走十里地都不饿。面茶看着糨,其实水多面少,坐在锅边老喝也不顶事。
傻 二 小
傻二小,看姥姥。姥姥给件破皮袄。
穿上吧,怕虱子咬,搁下吧,怕贼偷了(liǎo)。
当了吧,怕丢了(liǎo)。
回 乡
山东大褥套,山西骡驮轿,直隶人瞎胡闹。
直隶——指河北、山西、山东三省部分地区。歌词是用形象语言叙述三省出外做工的人回乡过年情形。山东、山西人吃苦耐劳,生活俭朴,回乡时都有积攒,而一些直隶人瞎混一年,什么也没攒下。大褥套——形似褥子,尺余宽,两边有兜,可放钱物,搭在骡马背上可当坐垫。骡驮轿——用木杆把轿子横向绑在两匹骡子背上,供人乘坐。
外 婆 桥
一双橹,五人摇,摇到外婆桥。
桥头有座庙,庙里一个红衣人,伸出头来瞧一瞧。
这一首和下一首都是歌谣形体的谜语,可诱导小孩子们的求知欲。这首谜底是筷子、手、嘴、舌头。
五 指
大拇哥,二拇弟,钟鼓楼,华严寺,小妞妞,爱听戏。
钟鼓楼,“钟”谐音“中”,即中指。钟鼓楼俗称鼓楼,原在城中心。华严寺——“寺”谐音“四”,即无名指。华严寺在现中仓小区偏西,已毁。
毽
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儿,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个,一百。
串小米儿
拉拉,拉拉尾儿呀!串小米儿呀!
小米儿开呀!豆瓣儿歪呀!
不喝王奶奶茶,不喝王奶奶酒,
单打王奶奶门前走一走。
王奶奶家的大黄狗,咬了我的手。
王奶奶不拉我也不走、走呀!
游戏时,大孩子在前面领头,依次一个拉一个的后襟,拉成一串,边慢步前走,边唱,边数。最后句缓慢到走字时而稍停顿,表现出幼儿的无赖娇憨。
“串小米儿”至下文“过年”,是集体做游戏时所唱,唱时充满欢乐气氛,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与无忧。活动方式各异,活动量大的一般在冬季玩。
蒸 糕
蒸糕,炸糕,莜麦面儿的火烧,
翻过来,掉过去,给你姥姥瞧瞧。
集体玩时,两人对面双手互拉,边唱边摇,当唱至末句时把胳膊交叉,一只手互放到对方脖子后边,然后边转边数。“你推碾子,我推磨,老头死了跟谁过”。越转越快,数的也越快,转到东倒西歪为止。这游戏多是幼童或女孩子玩。
俏 人 家
(唱)上轱辘台,下轱辘台,张家小姐倒茶来。茶也香,酒也香,十八骆驼驮衣裳。
驮不动,叫蚂螂。蚂螂含口水,喷了小姐花裤腿。小姐小姐你别恼,明儿个,后儿个车
来了。
(数)什么车?花轱辘车。什么拉?白马拉。里边坐着俏人家,灰鼠皮袄,银鼠褂,
对子荷包小针儿扎。
(慢唱)亲家亲家到我家,我家没有好吃的。鞑子饽饽就奶茶,烫你老狗儿小狗牙。
“的”读轻声(de)。花轱辘车,车轮是用木辐连接毂与轮圈的车。这里是指用较大的花轱辘做的轿车。俏人家,这里指长像打扮都好,举止有风度的青年男子。袄,指在身旁开襟,俗称大襟儿有扣袢的衣裳。褂指对襟有纽袢无袖的上衣,也叫马褂。对子荷包,是随身携带装钱物的小袋。对子荷包是用细绦绳串起成双的荷包,挂在身旁可盛钱物,又起装饰作用。小针扎,用小针做的活计,意思是做工精细。亲家,“亲”读(qìng),对儿子岳父母或女儿公婆的称呼。鞑子,即鞑靼,我国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统称。明代指东蒙古人。饽饽,指满人对甜食糕点的叫法。奶茶用砖茶和奶加少量食盐煮制的饮料。狗儿,骂人的省略语。对亲朋密友用时,表示亲热。老人对晚辈用表示亲昵。“狗”读阳平声调。
鸡蛋壳儿
(唱缓)谁跟我玩儿?打火镰儿。
火镰花,卖甜瓜。
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卖鸡蛋。
(唱稍快)鸡蛋鸡蛋壳壳,里头坐着格格。
格格出去买菜,里头坐着奶奶。
奶奶烧香磕头,里头坐着孙猴儿。
孙猴儿出去告状,里头坐着和尚。
和尚出来念经,里头坐着先生。
(数)先生算卦,算给蛤蟆。
蛤蟆浮水,算给小鬼。
小鬼推车,推不上坡儿。
壳壳、格格、奶奶第二音节读轻声。格格,清代有爵位的皇家女儿称号。游戏时集体唱数,一人数唱,众人合。第一句领唱。以下各句前半句领,后半句合。也可一起唱。
鸡 鸡 翎
(合)鸡鸡翎,跑马城,马城开,豆瓣来。
(独)鸡鸡翎,扛大刀,那兵马,由我挑。
(问答)你挑谁?就挑你。你过来,他过去。
游戏时,儿童排成相对而立的两队,各由领头孩子出队独唱第二句。第三句先由对方队某孩子提问,领头人答,答后把问话孩子拉出与本队某人互换。然后由另队挑换。遇到某个被换人不愿意换时,就开始互相追打。
雉 鸡 翎
(合)雉鸡翎,跑马城,马城开不开,
(高声)大刀砍下来。
大刀砍,也不开,大斧砸,还不开。
(独有力)看我一手打得城门开。
(合慢)大摇大摆进城来。
游戏时拉成一串,头两人手拉手当城门,大家边唱边跺脚,依次用手开锁进城。
扯轱辘圆
扯!扯!扯轱辘圆,家家门口挂红线。
红线旧,甩大袖,一甩甩在门后头。
门后头,挂腰刀;腰刀尖,顶破天;
天打雷,狗咬贼;唏哩哗啦又一回。
游戏时拉成一圈,边唱边转,唱至最后撒手乱跑,重新组合。第一句声高而缓,后边稍快。
下 江 南
说开船就开船,开船下江南。
江南有个大王庙,庙前立着大旗杆。
年年都有跑马戏,今年跑马上刀山。
男的搬个朝天凳,女的搬个凳朝天。
大王庙,传说中管河的水神庙(昔日小街村中就有此庙),运河上航行的船帮有祭大王习俗。朝天凳,搬起一腿脚心向上。玩耍时男女孩子分别列队,按句子内容即兴相应表演动作。
打花巴掌
灯花巴掌儿的,正月正,老太太抽烟看花灯。
烧着香儿捻纸捻儿,茉莉茉莉花儿,
玉春棒儿呀,蔼康尖儿哎。迎春花儿开呀!
打花巴掌儿的,五月五,老太太抽烟看花鼓。
烧着香儿捻纸捻儿,茉莉茉莉花儿,
玉春棒儿呀,蔼康尖儿哎。石榴花儿开呀!
打花巴掌儿的,八月八,老太太抽烟看烟花。
烧着香儿捻纸捻儿,茉莉茉莉花儿,玉春棒儿呀,
蔼康尖儿哎。银桂花儿开呀!
“的”读轻声(dai)。“香儿”,“儿”自成音节。首句是一人领唱,高声,后边是合唱,慢速,最后一句重音慢唱。多是女孩子集体唱游,可加杂些即兴的舞蹈动作。此歌谣原名十二月忙。
过 年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糊香斗。三十儿,耗油儿。
初一,磕头儿。初二,顶牛儿。
香斗,香炉,插香用。枣花,有枣的糕。顶牛,骨牌的一种玩法(共24张牌)。进了小年,儿童成群结队在街上喊着玩,表达了孩童对过年的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