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通州人怎么过端午节,那些充满节日乐趣的习俗都是什么?端午节在老通州的民俗中是一个大节日。通州素为京东重要郊域,民风民俗深受京城影响,主要习俗也与京城一致。新中国建立后至1958年,乡间时令节日依旧,春节、上元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尚有遗俗。区内饮食习俗无明显变化,农村饮食习俗与城镇无异。
按照老礼,端午节与春节和中秋合称“三大节”,因为这一天皇帝可以不上朝,老百姓需敬神祀祖,妇女可携子回娘家归宁,朋友们可以借机聚会,全城呈现出热闹的节日景象。同时在节日民俗事项中又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黄米小枣粽子最受欢迎】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黄米小枣粽子受欢迎是因为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
【儿童喜欢玩“斗百草”】
端午节这一天,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
五彩粽子的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
【房檐插艾蒿防瘟避灾】
端午节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插艾蒿,关于这个习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遇到一名抱着大孩牵着小孩的妇女,问其故得知幼者为己生,长者系邻居托带,黄巢感叹,命她端午门前插艾蒿,以避兵灾。该妇女不愿一人躲难,把插蒿之事遍告乡里,使全村均安全,以至成俗。
【“辟毒”游玩】
中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
【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
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毒”均收入肚里给镇住了。这种宝葫芦剪纸,称为“葫芦花”,自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家中有巧手,不在街上买,自己出样子自己剪,有剪钟馗的,有剪老虎的,花样很多。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
“通州八大游”是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委最新推出的旅游营销主题,随着通州近些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运河、艺术、田园、健身、节庆、美味、温泉和新城建设八类旅游资源,它们各具特色,运河源头底蕴深厚、宋庄艺术国际驰名、草莓音乐节现代前卫,而新城建设则突飞猛进……通州区旅游委转变思路,大胆创新,将这些旅游资源整合成為“通州八大游”营销主题,古有通州八景,今有通州八大游。它们互相融合,贯穿全年,实现了旅游资源从时间到空间的全覆盖。八通网将全程发布“通州八大游”相关信息,及时为大家提供旅游美食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