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运河北端的漕署群

[复制链接]

371

主题

1485

帖子

14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317
注册时间
14-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通灵灵七 发表于 14-10-9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河北端的漕署群

坐粮厅只是明清两朝户部设在通州的一个漕运官署,其实,朝廷在通州设立漕运机构已经在元代开始了,而且不是一种。到明代,大运河北的大小漕署,竟达数十个,成为罕见的唯一一处漕署群。难怪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五言绝句《通州》这样写道:“城倚红云下(通州城的高峻雄伟),门临绿水滨(城门滨临宽阔清澈繁华的运河)。室鞍驰骏马(许多官员骑着装饰装华丽的高头大马),多是帝京人”(大多是从都城北京来到这里)。这是礼部侍郎杨学士目睹的通州瑰丽繁富景象。这些络绎不绝从帝京驰马来通州的官员,当然包括从通州乘舟南下的办事官员,包括到通州览观光饱赏“帆樯林立人如蚁”(108)的壮观情景的缙绅,也不能排除在通州漕署任事的众多达官贵人。
回首元代,首次在通州设置都漕运司,漕运司是户部下属的专管漕运要事的机构,都漕运司是总揽漕务部门。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灭亡,分裂近400年之后才统一的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就将关系元廷命脉的漕运管衙署设在通州,像争取决战胜利的英明指挥员亲临战役前线指导作战一样,把统揽京津间漕运的指挥部设在漕运重务的关键性部位––––通州,既管 坝河转运也管理通惠河转运,还管理通州、今张家注 陆路转运,同时管理朝廷设在通州的漕仓。这样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机构曾设在今通州城内原工人俱乐部附近地方。《日下旧闻考》引元代《析津志》载:“在通州大道之北。”(109)没有提在通州城中。原俱乐部正在元代通州城西门外;从近几年新华大街西段施工中,发现很宽的蒜瓣土层,证明那里曾是京通间的古代一条大道;更主要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商业街挖槽时,在今四不像的商业街过街楼以此十几米的街西侧,于明城墙基处出土了一块元代碑刻,记载负责漕运司事的赵口口(碑被破坏,名字不明)恪守职责建有功绩的事迹。此碑叫“去思碑”,是漕运司官员在赵某离任后司令他政绩而撰刻。按此类碑树立规律,此碑应在赵某曾经任事的衙署院内,以便后继官吏学赵某的作风和事迹。明初抢筑通州城时,由于对元代统治者的痛恨,便毁坏元代的大多遗物;于是将赵某的碑刻推倒,抬到筑城工地,用砌在城基了。在此城基别的地方同时在施工中出土了多件辽、金、元时代的石刻文物。如此可证:赵某任职的漕运司在城外不会很远,距离所建的城池很近,不然就不会将1吨多重石碑运到而垫城基了。这样断定元代都漕运司设在俱乐部附近,不会是无知妄说。
元代还在通州设立了管河公羊,专门管理治理漕河公务,署址在今通州区第三中学校处。在至元三十年(1294年)通惠河开凿后,立即在今张家湾附近设立通惠河运粮千户所。千户是掌兵千人的武官官阶,千户所是武官千户统兵营驻的地方,通惠河运粮千户所是负责通惠河漕运兵丁的武官千户办公之所。今张家镇西定福庄,元代名千户屯,就是通惠河运粮千户所官兵屯田的地方,形成村落后即称千户屯。在大德三年(1299年)四月,元迁在通州到淮北、淮南漕河之间的运河两岸,还建立了巡防捕盗同共有19所,通州必立第一所,也是隶属于兵部,专为保护漕运道和漕粮运输安全。
明代,从始至终存在边患,尤其是首都自南京迁到北京后,为防备北陲之外的蒙古势力和东北女真后裔的侵扰,在边疆和北京地区驻守着数十万军队。此外,永乐及其以后的各代皇帝,大兴土木,建筑北京内外的城垣、宫殿、王府、官署、坛庙、厂库、园林、陵寝以及长城。除去帝王将相及各级官吏所需外,那万马千军和大批工役夫匠,以及广大市民,无不依靠大江南北所产粮物的供应。因此,朝廷对漕运更为重视,除在北京建有仓场总署外,在通州设立了不少与漕运相关的官衙,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以保证北京的需要。
尚书馆,位在大运西仓东南角外(今通州潞河医院之北),宣德五年(1430年)因添设一名户部尚书来通州专门管理仓场而建筑的办公用房。这名尚书不官户部的公务,而是为加强漕粮管理才特设带有尚书衔的官员来通州,故名尚书馆。以后也有加户部侍衔的官员来通州在此理事,但尚书馆的署衙名称却沿称下来。到万历九年(1581年)裁革了这种给官员加衔的办法,直以户部侍郎来通专理漕运。
户部分司 在尚书馆侧。户部每年委派员外郎(司的副官、中央官吏中的要职)1人,主事(司的低级官员)4至9人,来通州掌握皇仓出纳事宜。在官署的北面建有园亭,有公事在厅室内议决,有客人就在园中设宴,后来在园东形成一条胡同,便称公园下坡,至今尚然。
监督主事公署 是明代早期监督粮储太监的官衙,在坐粮厅后面。在大门之上悬挂“忠敬馆”的匾额,比坐粮厅的总督粮储太监级别低小,所以取效忠皇上敬重上级的意思。嘉靖十四年与坐粮厅的太监被一并裁掉,而派遗户部主事在此办理仓场事项。
巡仓公署,在景泰一年(1451年),蒙古的残余力量日渐增强,对明廷的威胁也日渐加大,驻防北疆和守卫北京的军队,更增加对漕粮的依赖,因此,朝廷不能忽视漕粮的监管,因而命都察院派巡仓御史来通州,对管理漕粮仓场的官员和管理情况进行巡视监察和追究失职官员责任。为此所建的官署在通州新城西门内迤南。因是代表都察院(考察各级官吏的中央机关,相当于今天纪检部门)来通执行监察任务,俗称察院,与设在新城南门内迤东用来监察州县地方官员的御史办公处相呼应,又称西察院。
巡漕公署,万历十年(1582年),在镇守蓟州(治在今天津市蓟县)的搞倭名将军事家、总兵戚继光,已经在蓟州统兵修长城,搞训练,时刻防备穷凶极恶的倭寇来侵袭。主持朝政的张居正深知倭寇的祸害,便合保证对蓟州防兵的供应必须加强对漕粮运输的管理。于是令都察院委任监察御史来通州督运,即督漕运,也督转运,任务繁重,称督运御史,在通州旧城内原来元代的管河公判处,即今通州第三中学校处。
督运昌(平)密(云)漕粮户部分司 明洪武六年(1373年),开始在密云边关设古北口仓、龙庆仓,在昌平居庸关也设有军仓。这些军仓所储漕必须自通州由白河、温榆河转支抵达,进满足守将士的军饷。到了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皇帝才刚12岁不懂事的时候,辅佐重臣张居正早已看清北部边关的严峻形势,特别关注边塞安危,故在通州建置户部分公司,专供昌平、密云守关官兵的粮饷。这个分司公署原在通州旧城东北部位,应是与巡漕公署同在一个地方。
漕帅府 即漕运总兵官署,负责漕运官兵兑运漕粮的事务,运兵以他们的最大首领为帅,把总兵办公的官署称府,故而俗称为漕师府。此官署原来建在通州城东关厢临近的地方,大约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由平江伯、漕运总兵陈锐将此署迁逮到尚书馆、户部分司的附近外,便于共商漕运大事,解决漕运中发生和存在的问题。
工部营缮分司 位于通州新城西南角处,也就是在永乐七年(1409年)左右建通州皇仓的时候设立的衙门,由工部主事一人领属下吏员在此办公,专门负责督修国家在通州设置的所有军仓,以保证北京守军和长城守兵所需军饷漕粮的安全。
工部都水分司 嘉靖八年(1529年),为了确保重修的通惠河、津通间运河的通漕,而修缮闸坝、培护堤岸、疏浚水道,特在通州旧城内建立了这一机构。工部古称司空,分司是工部的下级分署部门,因此又称司空分署,今通州城内司空小学处就是当年的司空分署所在处,而署前的那条街道就称为司空分署街了。现在小学校内压篮球架的那块圭首石城,就是奸相严嵩题写“司空分署”的石额。
其他如石坝公馆(嘉靖七年建)都闸府(今通州城中山大街北侧教工进修学校院),张家湾城南门内迤东的通济库署(正统元年即1436年立)石坝附近的督储(明嘉靖后立)以及有疏淤排浅任务的通州左卫、通州右卫、定边卫等驻通军队部门。总之,在明代,连同坐粮厅署在内,明廷户、工、兵3部在通州设置与漕运相关的官署约在15个,大北端通州的漕署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和历代朝廷在一州之地集中设置同类官署之最。
清代因袭了明朝部分漕运制度,对漕运官署进行了改进、简化,但数量尚不为少,仍形成群衙星罗之壮、处于全国第一。其原因没有其他,就是漕运关系富国强兵和通州为水陆要冲,仅此而已,有谁还能提出第三个理由了呢?清朝在通州建置的漕运机构有下面9个:
仓场总督衙门 简称仓场总署,清代初期建置。位于通州新城南门迤东,即明代尚书馆的位置。每年漕运期间,户部委派满、汉族仓场总督各一员在此办理漕运重务,满族的为正职,汉族的为副职,因都是朝廷钦差大臣,特别选拢的二品要员,挂户部侍郎衔,故称仓场总督侍郎。此外,朝廷都察院亦·差遣满、汉族巡仓御史至此监督巡察漕运官员办理情况和行为。下设东科、西科、漕科、详科、印科等5科,共理漕运,有督理治河、监护仓和监理的职责。因为在大运西仓的东侧,与设在大运西仓西侧的户部坐粮厅东西呼应,而俗称东衙门,世简称东厅。久而久之,在这座衙门的附近形成“丁”字形的胡同,为有4员朝廷大臣在此同理漕务,闻名遐迩,所以这胡同就叫“四员厅”,2000年在旧城改造中,这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胡同消失,不能再见天日了,只能留在历史一页中。
漕运厅清代初期设立,开始在张家湾城南门内花枝巷北侧,后移在通州城东关大河沿街,在今东关大桥迤南的北京橡胶十厂内,1975年将漕运厅中留存的最后一座建筑拆除。此处东临运河,河面宽广,水流散漫,是大运河北端第一处浅滩,叫作东关浅。必须经常进行疏绦,不然漕船就不能到达土、石二坝码头。专门负责河道清淤,抢修河堤等治河任务的漕运厅衙署,选设在运河第一处浅滩的旁边,应该说有眼力,有意义,能够及时发展和掌握浅清和迅速排浅,管保漕运亨通。这里设漕运通判一员,为顺天府委任官员。有管河兵80名,组织浅夫并参与疏浅。
大运西仓监督署 清初立,在户部坐粮厅后,即明时监督主事公署(忠敬馆)之处。设满、汉监督各一员,领吏员在此主管监督大运西仓的收纳、保管、支放情况,及时或定期向仓场总督署报告。
大运中仓监督署 清初立,在通州旧城南门内迤西,人员编制与所负职责同大运西仓监督署。
石坝掣斛厅 清初建,在运河北端石坝码头西侧,是明代督储馆所在地,有大官厅,为户部官员分务处,主管漕抽签过斛之事。但在每年南方漕粮抵达这里时,督理漕运的通州州判(知州佐官,分掌河道、粮务)在此办公,故这衙署又称州判督漕公廨,简称石坝公廨,分理糟粮验收后装袋由通惠河转运到北京的具体事项。
土坝掣斛厅 清初立,在通州城东运河西侧土坝码头处,由户部所派官员署理漕粮抽签过斛之事。也在每年南粮运到此时,主理漕运的通州同(知州佐官,与州判职责同)在此办公,掌管漕粮验收后装袋由陆路或护城河转运到通州中、西二仓,故又称州同督漕公廨,简称土坝公廨。
除上述诸漕运运衙署及户部坐粮厅以久,还有在通州旧城西大街北侧的事粮马通判署,(简称理事厅署,今通州武装部院)、通济库大使署(在通州州治大门内迤西,今大成街旧花丝厂内)、通流河闸官廨(在今通州城内新华大街闸桥南侧)。几乎等于兵部、顺天府及通州地方政府设在本州官署的数量。“持节车骑通晓夜”(110)诗人江藻的诗句为今天人们研究通州漕运官署提供了形象的佐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3 09:39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