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渎镇向西,紧靠太湖边上,有个光福镇。光福镇有座小桥叫枣子桥。不是石砌拱门,是一座木桥。人们看来看去,数来数去,总是少了一根桥桩。这是咋回事儿?这里头有段故事。 原来这条港,紧靠太湖,为湖水吞吐咽喉。湖水高,水往外淌,湖水低,水往里淌。一年三百六十天,总是浪激飞花,哗哗作响。这儿又是个通衢要道,来往行人很多,极不方便。 庙里老和尚提议修建大桥,方便行人,受到群众的赞许,不久便动工开建了。木匠来了之后首先碰到两件难事:一是水湍急,打桩站不住脚;二是水下尽是无底的石头,桩打不进。木匠到庙里去问老和尚,老和尚说:“三天过后,有个头戴铁帽子的人来,你请他打桩便行了。”木匠领工回到工地,把老和尚的话学了一遍,有木匠不相信,认为不会有头戴铁帽子的人。有的木匠相信,认为老和尚神通广大,他说话不会假的。于是,大家便只好等着。 过了三天, 有个头顶铁锅的人来此过港,一看桥无法造,就说:“你们去买一斤上等枣子来,我帮你们打桩。”老木匠立时叫小徒弟买一斤枣子交给头顶铁锅的人。只见他拿一个枣子放在嘴里吃,小徒弟一把扭住他说:“这枣子是架桥、打桩用的,不是给你吃的!” 顶铁锅的人一声不响只是吃。把枣肉咽下肚,把枣核往急流的水面上一吐,就竖起一根桥桩。这样把一斤枣子吃下肚,核子一个一个地吐到急流的水面上,桥桩就横竖成行地排好了。木匠们一齐动手搭桥,很快就把桥架好了。 庙里老和尚跑来一看,责备木匠说:“你们为啥偷懒少打一根桥桩?”大伙仔细看看,认真数数,果然发现一个角子上少了一根桥桩。大家都追问顶铁锅的人,为啥要少打一根。顶铁锅子的人笑笑说:“你们不要怪我,问问买枣子的人就晓得了。” 老木匠把小徒弟拉到一边,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徒弟才说买枣子时,被他偷吃了一个。 “那枣核子被侬吐到哪儿去了?”老木匠急不可耐地问道。 小徒弟鼓着小嘴说:“被我吐在南货店门口墙脚下。” 老木匠和小徒弟又把那个枣核子找到,送到顶铁锅的人面前说:“请老师傅再打一根行吗?”顶铁锅的人不说话只是摇头。 老木匠说:“我们再去买十斤枣子来让你吃饱了再打行吗?” 顶铁锅的人笑笑说:“我倒不是贪图吃你们的枣子,天机不可泄露,错过时间就不灵光了。“说罢便扬长而去。眼一眨,就不见他的影子了。后来有人说他兴许是鲁班的化身,又有人说也许是刘海玩的戏法,众说纷纭,谁也猜测不透。 (许小白讲述 张海平、张钟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