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张家湾镇内有一座村庄称烧酒巷,今人多不理解,以为“巷”是城市胡同的概念,旷野里的一座村庄为什么叫“巷”呢?这要从村庄的形成说起。 明清时期,从江淮流域征收的漕粮都要沿大运河船运到通州,经验收后转运而储存在京、通国仓中。漕粮运输全由运粮军士或民丁负责,有10万余名,千里迢迢,搏风斗浪,十分艰辛,又加上待遇极低,食不裹腹。如果沿途遭受地方官府揢剥,就更加困苦。特别是到达通州交付的时候,处处受到刁难,每只漕船要拿出几千两银子作为贿礼或称各种手续费,才能交清入库,完成漕运任务。而且每帮漕船到通州交纳时间只有10天时间,交完后立即回船南返,以保障后续漕帮交纳和来年准时漕运,这就逼迫运粮兵丁不能不行贿。本来用度就不足,这一来就越加紧缺。 为了解决漕运兵丁沿途费用不足和交纳漕粮时贿金问题,掌管漕运的官员军将便指使兵丁,在每只漕船内装载南方的许许多多土特产品,或沿途变卖,或到通州后堵欠抵销。尽管如此周密安排,等漕船过了天津后,买一种使漕粮发涨的药物,喷洒在漕粮里面,使粮粒涨大增重,然后偷出漕粮在沿岸销售。 张家湾镇的里二泗村在大运河南岸,那里设有一座码头,一方面供漕运官兵上岸祭拜佑民观里的金花圣母神像,感谢神像保佑一路平安;一方面供运丁上岸销售土特产品,更主要的是在这里盗出漕粮,出售给造酒作坊主。作坊主就在码头西面不远处设置烧酒作坊,就近制造烧酒,供应漕运官兵和销往南北各地。 数家制酒作坊在运河边排列,制酒工人和购酒商贩及运输车主居住在酒作坊旁边,形成一条东西向街,傍在河岸,就和北京、通州城中的胡同一样狭窄而整齐,便称这条专设烧酒作坊的窄街为烧酒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北运河停止漕运,漕粮不再经此,作坊主失去造酒主要原料而停止制酒,但村名留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