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3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胆大包天浚闸河

[复制链接]

371

主题

1485

帖子

14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317
注册时间
14-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通灵灵七 发表于 14-10-9 14: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胆大包天浚闸河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定都南京,并派大将军涂达,副将军常遇春统兵北讨,攻克大都,推翻元朝统治,继续北征,制服元朝残余势力,改大都为北平,由徐达镇守北方重镇及长城沿线,驻守雄兵强将,以防蒙古势力重返中原。当时北方战事频繁,通惠河不得治理而逐渐淤废。从南方海运而来的军粮由直沽(今天津)沿白河只能运抵张家湾,再陆路转运到北平。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准备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并从次年起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城池、园林、王府、官署。祭坛、寺庙、试院、陵寝等,役规成千上万,守卫千军万马,就连通州城内也驻入了通州卫、通州左卫、通州右卫、定边卫、神武卫等数万卫京防边部队,所需粮物率赖江淮,“岁漕东南四百万石”。(76)而众多漕粮运到张家湾后,“舍舟陆运,遇雨泥泞”,不能及时全部转到北京,便先后在通州城内外设置3座大型国仓,用以存储,待北京需用而支放。为解决京通间漕运难问题,自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至正德大年(1511年)五月,这100年间,曾经多次疏浚通惠河和修缮闸坝。由于一些权官把持陆路边运私利,乘天文变化之机,使工程不彻底,所以官把持陆路边运通惠河漕运时通时塞,使明廷既浪费帑藏,又延误时日需用。
嘉靖六年(1527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根据正德十五年(1520年)漕运参将王佐督领漕船由张家湾至通州城东后运粮储入通仓,节约运费一万两的经验,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排除礼部尚书桂萼等势要的异议,义无返顾地摒斥“车船人户与夫馆揽光棍之徒”,“窥取漕利,巧生奸计,妄言摇动”。(78)他毅然指出:“何独至于我朝必欲置闸河于无,费脚价而不惜哉!”以前浚河修闸,“但每至垂成,辄复中止者,只为权势之车辆 利之,牙税不便所阻”。“通州关粮,或被官吏冒支;或被行伍骗匿;或子不肖而花费,空手而回;或阴雨连句而放迟,盘缠过半”。通仓储漕粮之七,若有敌兵越关,“轻骑疾驰,旋日可至。或据仓 ,或肆烧毁,国储一空,则京师坐困矣”。若重修闸坝,使旧闸河通漕,“兴国 穷之利,杜后世意外不测之虞,所谓富国强兵,殆一举而两得之矣”。(79)
明世宗采纳了吴仲的建议,并且诏令户、工二部进行勘察后奏报。工部尚书童瑞、户部右侍郎王 (Wù)等率部下遵旨进行踏察后,分别提出奏议。,世宗在童瑞、王 等奏章上批示:“修浚闸河,委系转漕便利至计”。“近年屡议修复,皆为附近贪利之徒所阻,亦因大臣不肯任事,小官徒事虚文”。“若奸豪之人,恐防己利,故为腾谤挠阻,听缉事衙门方拿究问”。“(80)最后制订“水陆并运”,“有益无损,经久利便己允的请施行。”(81)于是在吴仲主持下,于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四日开始施工,五月二十二日告竣。才用162天。
重修后的通惠河西自北京东便门外的大通闸,并有大通桥,沿金代闸河向东开浚,至今朝阳区杨闸村附近,甩掉元代通惠河至高丽庄入白河的下游河道,而直接继续开修金代闸河的故道,至通州城北入白河。这就是今天的通惠河。因为西起大通桥,又因通惠河经过朝廷内廉贪官员的尖锐斗争和广大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巨硕成果而使京通问漕运大通,故此又称大通河。改变了元代通惠河提闸过船的驳运方法,实行了搬粮过闸的驳运方法。此时,“临闸有厅,栖粮有房,障提有桩,跨岸有桥,远近相望,联络不绝”。“候者鳞次,行者鱼贯。通州而抵京仓,可朝发而名 。”(82)
此项工程中重点重修了庆丰、平津、通流等5闸,新筑了河口石坝码头1座,清淤整治了整条河道,沿岸栽植了枫柳,建造了官厅粮 ,疏挖了通州城到张家成的白可道。可日运米2万石。“青漪自送扁舟往,禄柳长随断眠”,(83)就是当年此河漕运的景象。此河在隆庆二年(1568年)春曾经进行过一次大修,万历间堵了几次决口,仍然保持通漕。明末,李自成攻占北京,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通惠河失于治理而断漕。得顺治帝入就,清朝政府立都北京,则及时修治通惠河,维修水闸、护理石坝,漕粮又源源不绝地由此河盘运至京了,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运河停漕为止。
汩汩奔流的通惠河,自开成之日到停漕之时,共通漕了600余年。她是首都与通州间一条亮丽的纽带,加强了京通的紧密联系。她是一条沸腾的血脉,促进了京通的成长壮大。
从隋朝开凿永济渠,到元末修挖金口新河,经历了700余年。其间,又开修了萧太后运粮河、金口河、坝河和通惠河。这些运河都曾流经今通州区,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可以骄傲地说:“通州是中外史上运河最密集的区域,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也无救射着通州运河文化的独特光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3 01:1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