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了几次,9月5日,在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室里,好不容易见到设计师姜妍。 周末刚出差回来的她,下午3时,又要飞浙江舟山。“浙江石化140万吨乙烯装置压缩机机组要招标,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机组。GE、西门子,几家最强的对手都来了,我们要力争拿下来。”姜妍说。 很难相信,这个扎着马尾辫、说话细声细语、看似普普通通的小女子,是首台国产乙烯压缩机的主导设计者,也是我国首台百万吨级压缩机的设计者。 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为“国宝”的小女子,毕业于普通大学,所学也非本专业。这里面有什么奇迹?
姜妍(右)在工作
1流汗流泪破垄断
应用广泛的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而压缩机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压缩机一出故障,生产线就得停工,“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 长期以来,我国乙烯装备“心脏”全靠进口,核心技术被几个跨国巨头垄断。尤其是乙烯压缩机,研发难度极大。产品“卡脖子”,价格很昂贵,维修费死劲。 2006年,盘锦华锦乙烯45万吨乙烯压缩机国产化任务,落在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姜妍肩上。 没日没夜、流汗流泪,姜妍领着设计团队埋头苦干,到工厂爬几十米高的装置看结构,到国外图书馆查阅资料,学外语啃原版技术图书……付出3年心血,终于拿出了产品,在厂区试运转一切正常,也装配到了华锦生产线上。 没想到,这套国内第一台自主设计的压缩机组,刚亮相就砸了:原来在厂区运转时是常温,开机运转是超低温(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102摄氏度)。开机后,压缩机开始震动,振幅越来越大,没办法,只能停工。那边,用户在电话里吼了起来,“告诉你,20天内,必须彻底解决,否则退货!” 焦急等待的姜妍,一接到这电话就懵了,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哭过了,姜妍和团队逐一查找技术缺陷,拿出了几十套方案,终于攻破了超低温运行转子结构的核心难题,最终实现了国产第一台乙烯压缩机的稳定运行。 2010年1月8日,姜妍永远记得这个日子,开车、运行、稳定!看到用户赞誉的微笑,姜妍喜泪涟涟。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大型乙烯压缩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打破了国外长达几十年的垄断坚冰。 试水第一单国产机组后,沈鼓集团陆续签下武汉、燕山、黄冈、镇海等多个大型乙烯项目。姜妍团队设计制造了16个乙烯压缩机组。 “现在,不仅国内石化企业的乙烯压缩机几乎全部由沈鼓生产,而且沈鼓产品还成功地进入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姜妍自豪地说,“说实话,现在核心技术、运行效率、稳定性,我们不比任何巨头差!”
2小女人的大梦想
论聪颖,姜妍并不过人;论学校,姜妍只是普通的沈阳化工大学,所学专业也和压缩机不大沾边。
机遇为何垂青看似“菜鸟”的姜妍?
大学毕业后,姜妍分配至沈鼓容器设计组,“当时活儿不多,每天接触大量材料。”姜妍回忆,“后来,想多干点活,来到了压缩机组。” 换岗后的姜妍,发现差距太大了。自诩“笨鸟”的她下决心攻读研究生,而且是和同为沈鼓设计师的丈夫一起读。在职读研四年,学习机械专业,她没有“混日子”,所有双休日、节假日都在学校和图书馆里度过。 同样是2006年,国家在那年初决定在天津、浙江镇海、辽宁抚顺建设三个投资均达200多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并把这三个项目核心装备——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的研制任务交付沈鼓集团,交到姜妍团队手中。 百万吨乙烯压缩机,难度绝非小压缩机扩容。如何突破?姜妍走访国内各大科研院所,积累技术,啃艰涩的英文原版资料,奔走于大大小小的石化企业,查勘机器、拍照片。设计方案多次推倒重来,3年多仅设计图纸就更新300多份。2011年2月22日18时,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沈鼓集团总装车间成功试运行。
3因工作“忽略”女儿
看似柔弱的姜妍,倔强、执著、争胜,她率领的年轻团队也是这样,平均年龄不到30岁;规模不到40人,仅占设计院的30%,却完成全设计院一半以上的设计任务,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对待自己工作上的“孩子”,姜妍很用心,对待自己的女儿,姜妍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多次答应女儿,带她去迪士尼疯一把,孩子都上初中了,还没有兑现。”姜妍说。 姜妍手机里留着一条女儿小学时发的短信:妈妈,我在雪地里等了40分钟公交车,还没来,我都冻哭了,多想你来接我。“人家孩子课外学个舞蹈绘画啥的,我女儿却什么业余特长都没有培养出来,实在没有那个时间接送女儿。” 女儿慢慢长大了,需要大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姜妍和丈夫商量好了:两个人尽量不同时出差,至少要留一个人接送女儿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