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名人荟萃通州运河

[复制链接]

370

主题

1470

帖子

14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317
注册时间
14-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通灵灵七 发表于 14-10-9 14: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人荟萃通州运河
由于通州运河是水陆交冲,是京门内外河转运的本枢纽,加之漕运盛状、自然景致非凡,所以历代有不少名人来至通州、观光游览,留下了许多不平凡的足迹。前文在谈到一些专题时,已经涉及到了不少名人,这里还能列举一些名人代表来。
辽代在燕京蓟城立为陪都–––––南京以后,盛期的圣宗,道宗两代帝后,每年季春到隋的永济渠之东、曹操用来漕运的笥沟以西、萧太后所开的运粮河以南这一广辽的延芳淀游幸,大搞北方少数民族独有的“捺钵文化”,在通州留下了燃灯喜,“三鹰台”(放鹰台、呼鹰台、晾鹰台)、萧家台、驻跸井、天宫寺、漷县等古迹。
金代在燕京蓟城定为首都––––中都以后,在号称“小贞观”(治政效法唐太宗贞观之治)的金世宗,也经常到延芳淀游畋(tián),他的爱妃李妃每到夏季就住在今于家务乡西村西北的生春宫内避暑,最后列在这里。在此之前的海陵王完颜亮,于正隆四年(1159年)十月,到通州来狩猎,一猎就是过月,后妃、亲王、近臣都随之而来,随驾军密布四围,待狐、兔、猪、鹿散走在围中,海陵王必先射,或放鹰擒击,再依次由亲王、近臣猎。并顺便来通州潞河边来观看督促制造南侵战船。
元代,多朝帝王都到通州中南部来游猎,并在这里办理朝政。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三年(1622年)正月,来柳林(今张家湾镇大北关之南、西永和屯村西)狩猎,一连35天,监察御史丑的、宗绍明二人进谏,建议忽必烈不要迷恋游猎,得到忽必烈赞赏,赐金币。太常典薄鲜于枢有《驾畋柳林随侍》诗言:“仙仗平明拥翠华,景阳东发海东霞。千官捧日临春殿,万骑屯云动晓沙。白鹞鞲(gōu)翻山露薄,黄龙旗指柳风斜。太平气象同民乐,南北梯航共一家。”(150)将世祖在今通州游猎的壮阔情景概要地描述出来。
明代,有个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御驾南征反至朱宸濠,先将刘美人留居通州,然后独驾小舟从临清北上到通州迎刘美人南游。次年十月自南方乘船回京,于通州驻跸多日,游观娱乐。嘉靖七年(1528年),吴促重修可、白河等3条运河后,胆世宗朱厚熜(cōng)亲自来到通州,登舟览漕运,大学士张等随侍来通,并联句赋诗称赞通惠河重修成功,京通间水运畅通,将诗献给世宗,世宗大喜,分给御膳赐与众大臣。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月,清政府定都燕京,明福王朱由崧派使臣左懋(mào)第率百人来北京祭祀吊死在景山的崇祯皇帝,乘船至张家湾后,请改葬崇祯皇后。清顺治帝不准许,便在张家湾住下,设祭坛,摆大供,哭而祭奠。摄政王多乐滚至张家湾,令左懋第等到北京四译馆住,命行属国礼进见顺治帝。
清代,康熙皇帝或去东陵祭祖,或到通州视察运河,或到张家湾祀曹寅,最后到通州37次,曾驻跸在今宋庄镇的平疃村,潞城镇的东杨庄村、通州城内、今张家湾镇的里二泗村,而且到处济览。到过今马驹桥镇的西田阳村,马驹桥镇村、张爱湾镇的三间房村、张家湾村、通州城中的清真寺、潞城镇的崔家楼村等等多处。
在古代,许多知名者除前文谈到的以外,还有文墨客,先贤名宦、中外使臣、武将名帅等。此外,在通州的运河畔,还曾产生了许多名人,诸如金代通州出使南的使臣贾少冲、元代运河西畔南阳的大兴府尹郭汝梅、明代张家湾的漕运总督李三才、清代通州城中的兵部尚书白 、辛亥革命中通州新城南街的北方代表人物上将王芝祥、民主革命中复兴庄的李德全女士等等一批著名人物。这方面的人物还有专著介绍,于此不再赘谈。此外,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通州存在一个古代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鉴赏和经营有方以荣宝斋经理庄虑臣为首的“京东帮”,这是通州运河文化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柢和底蕴。再一个就是现代和当代的文学“作家群”,大多出生在大运河畔,如李誉中外的现代作家刘白羽,他生长在大运河北端通州城中西海子湖畔;名所世界的乡土作家代表刘绍棠,他出生在大运河东岸的西集镇儒林村;毛泽东主席曾经赞许的小小红学家李希凡,他出生在通州城中的三官庙胡同;当代著名作家,首都剧院创作室主任王梓夫,他出生在隋永济渠帮道(今凉水河)的南岸驸马庄村;一边为好官、一边笔耕不轰辍而富放的驰句作家张宝玺,他出生在大运河西岸的漷县镇苏庄村;为“中国作家之乡”辛勤培育新作者的知名作家刘祥,他出生在大运河北端码头张家湾城中……这个作家群中还有不少人,但骨干和中坚力量都生在运河边,曾生活在运河边,是运河水浇灌了他们,哺育了他们,是古代运河边的文艺家荟萃的深远影响。而且这个“作家群”还在不断地成长着,壮大着,在为通州运河文化的深稂展,为中国的先文化的继续提高。为通州区的双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州漕运可歌可颂,通州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将再铸辉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5-1-20 01:09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