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024人参加小学信息采集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安苏)本市正在进行的小学入学信息采集将于5月31日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5月27日,共有154024人参加小学信息采集,其中京籍儿童95750人,非京籍儿童58274人。
此前本市预计今年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17.6万人,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非京籍学生,尤其是在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非京籍学生,对“信息采集”认识不足。由于全国学籍系统的联网,如果不进行网上信息采集,将来无法进行跨省转学。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不进行信息采集,将无法生成学籍,请适龄儿童家长尽快参加信息采集。
部分区县收紧非京籍“五证”认定资格
今年严峻的入学形势迫使一些中心城区收紧了入学政策,其中包括对非京籍学生的“五证”认定增加一些细则。其中,西城区今年明确规定办理《在京借读证明》需要提供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双方”在西城区的实际住所居住证明;“父母双方”在北京市的务工就业证明;以及“父母双方”在西城区的暂住证。也就是说,只有父亲或者母亲一人的证明将无法通过审核。
东城区则规定,“适龄儿童父母需双方在东城区务工就业、在东城区有实际住所并持有东城区暂住证”。也就是说,需要“父母双方”均在东城务工,并居住在东城,才可以在东城申请入学。
海淀区从去年就开始严格对非京籍学生入学的审核,对暂住证办理时间和各种票据证明进行严查。昌平区等区县今年也对暂住证的时间进行了规定。
学生具备入学资格 才能建立学籍
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按照《市教委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小学入学必须参加信息采集才能完成后续入学手续,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将依据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目前,距离信息采集技术还有3天,提醒适龄儿童家长尽快参加信息采集。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为充分保障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在本市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北京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其中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继续坚持“五证”审核。5月1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无学籍流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学生在流入地必须先具备入学资格,入学后才能建立学籍;在不合格学校就读的,不能建立学籍;没有学籍回户籍地就读的,户籍地学校必须依法接收并建立学籍。这从国家层面对适龄儿童回户籍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负责人提醒广大家长,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入学政策,根据时间要求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未信息采集 无法跨省转学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今年1月开始在全国联网试运行,并开展全国跨省转学业务办理。 学生办理转学,家长需要向转入校提供孩子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值得一提的是,跨省转学必须使用全国学籍号,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自己的学籍号,未来将无法实现转学,也将影响之后一系列的升学考试。
业内人士提醒非京籍学生,尽快核对自己是否符合所在区县的入学条件,如果不能在北京进行信息采集、建立学籍,则需要尽快返回家乡办理入学手续。如果怀着侥幸心理,不进行信息采集和学籍登记,偷偷找个民办校“借读”,那么日后跨省转学时将无法被家乡的学校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