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6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谁说永济渠不经通州?

[复制链接]

371

主题

1485

帖子

14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317
注册时间
14-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通灵灵七 发表于 14-10-9 14: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说永济渠不经通州?

上述是秦、汉两代利用沽水(潞水、笥沟)这条自然河道进行漕运而保国卫边的情景,而今通州早就是漕运终点码头和转运处所,战略地位显要。下面要介绍的则是通州域内运河的概况。
第一条应介绍的就是永济渠。隋大业三年(607年),炀帝北巡臣伏的突厥国,发现东邻不愿归附,而且侵占辽东的高丽国使者,受命色结突厥,企图联盟对抗隋朝。于是,为了征服高丽,收复失地,巩固边防,准备以涿郡为从征军队和所需粮物的基地,而便于运输江誉流域经济重心地区的军需,决定修挖永济渠。在次年正月下领征发河北诸郡百姓100余万进行开凿,“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26)潞县及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县)北部(今通州区)的人民参加了此次开河工程,献出了巨大的民力,财力。
这条运河首先引导沁水南流入黄河,为与通济渠连接。然后自沁水部岸向东北方向挖渠,沟通清水、淇水、白沟等工顺便利用诸河河道,到达直沽(今天津),与潞相接,继而沿清泉河的东支细流,从今武清县的 上村( 是古代险情的标志,类似后世的航标,在有航标–––– 的河边建村故名 上)进入今通州区永乐店镇,自今兴隆在曲曲西北而先,经今半截河村,(以遗有永济渠一段故道而名)、德仁务村(1957年在该村南旧河道处修水柜[蓄水以利灌溉]时曾于旧河底发现一艘6丈长的沉船)、南堤村(以永济渠护堤故名)今于家务乡的渠头村(永济渠从西北至此入水泊即后来的延芳淀,在渠头泊边建村故名)、 各庄、于家务、东马各庄,今马驹桥镇的西马各庄、小杜社、堰上村(以村建在永济渠堤堰旁故名),念张家湾镇的索堤村(以村建在永济渠护堤和沙索旁故名),至今台湖镇的高古庄转而西行,沿今凉水河至马驹桥,复西北行至涿郡蓟城的东南隅,即今宣武区的大、小川淀胡同及平渊里一带,隋炀帝命建的行宫––––临朔宫就设在此处附近。
今通州区内原永济渠的开凿,巧妙地借用了雍奴薮这一宏阔水泊,然后疏浚了清泉河的东支,这是顺理成章的做法。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农村虽然已经合作化多年,但是土地面貌基本与旧日无别,那时永济渠的遗道仍然十分明显,或者段段残道,或者联珠坑塘,芦苇片片,水藻成线,自然影观非常秀美。在未大平大整土地之前的上世纪70年代,沿永济渠遗迹两侧,成带状分布着不少沙丘,高低大小不等,这是永济渠洪涛漫滥时冲积形成的结果,而今仅余西马各庄东北的一处沙坨了。原来个个沙丘杂草丛生,棘木茂盛,点缀渠畔田野,野趣横生,遗道清水与澡途点点绿丘,为调节环境,美化乡村也曾发挥了不小作用。加上两岸村庄因永泳渠而名及其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优美的运河文化。
大业七年(611年)二月,隋炀帝率文武官员及宫廷服侍人从约10万,从江都出发,自运河北上抵达临朔宫。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百官五品以上者赐乘楼船,九吕以上者赐乘黄蔑舟,舢舻相接百里,挽船民夫8万余人,所过州县500里以内者都必须贡献饮食。(27)随即命令征召天下兵丁,不论无,都聚会在涿郡,并江誉流域民夫及粮米,兵甲,也由永济渠运至蓟城,兵船粮艘,绵延千里,夜以继日,今通州区内永济渠上,风帆翩翩,遥望帆影相连,次年正月,所征兵马粮物会蓟城,分为24军,共发兵110万,号称200万。第一军从涿郡城出发后,每日遗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共发24日,征途上大军长达960里,加上炀帝御营6军,首尾相衔,鼓角相闻,队伍增长近百里,其壮观景象空前绝后。时今通州区内蓟襄驰道上,车辚辚,马萧萧,旌旗猎总率大兵猎,烟尘滚滚。隋炀帝耀武扬威,跨过渔阳郡(今通州城),越过潞水,直奔山海关而去。结果虽收复国土,但死伤惨重,扫兴而归。九年(613年)二月,隋炀帝复御驾亲征辽东,不料在后方督运军粮的礼部尚书杨去威反叛,困迫东部了洛阳,即回师平叛。次年三月,炀帝再至蓟城,发动征辽,七月至辽西怀远镇,高丽 连年战争而国力困敞,不得不遗使请降于是班师回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准备了两年之后,唐太宗缍按捺不住高丽阴碍破坏百济,新罗与中国友好关系的怒火,亲自率中原兵马来至幽州(今北京宣武门一带),誓师蓟城之南,挥兵征伐高丽,粮物也率仰永济渠输送。十一月凯旋而归,并在蓟城东南建悯忠寺用来祭悼阵亡将士。炀帝三次亲征高丽,唐太宗统兵讨伐辽东,均路过今通州区北部,所运浪物也都经过今通州区南部,一水一陆,确实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然而为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统一,通州人民的前辈却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的通州也应为有这样的运河文化而感到自豪。
当今天的人们来到马驹桥镇与张家湾镇的北部交界处,看到高古庄的凉水河右岸闸口至于家务乡东马各庄东北凤港减河左岸河口的通惠南干渠时,看到永乐店镇半截河村西那条千余米无头无尾的半截河时,默然沉思,隋炀帝征东运粮船的连樯帆影,那两岸队队挽夫的面地背天情景,便会油然而地展现在面前,而祖国的统一和巩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北京的建设及发展,无不萦响在心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2 15:43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