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少年以前,马驹桥一带就流传着美丽的传说,说是马驹桥底下挖出个金马驹儿,所以称呼马驹桥。但传说毕竟不是历史,以传说命名的地名也不是没有,而马驹桥一名的由来可不是根据传说,而是因实实在在的历史而形成。 辽金时期,此地西北距辽陪都南京、金首都中都(今北京宣武区一带)40余里,而其东面10余里的地方,就是风景秀美的浩荡的延芳淀,辽金帝王经常经过这里到水泊中游猎,放海东青鹘猎取天鹅。此处水草丰盛,气候适宜,正好满足辽金统治者习于养马放牧的需要,以备战争的征用。古代养马也讲求科学,为了避免母马和子马乱群和培育驯养,在子马脱奶之后,就单独放养驯练。这里是辽金时期牧养马驹的地方,牧马人在此建村便命名为马驹里,这一地名在金大定间崇觉寺(马驹桥金代寺庙)雕刻的八角经幢身上有明确的记载。 马驹里北面有一条河,是今永定河(初称治水)的东支,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时,曾疏浚使用此河的中上游河段,永定河洪水淤塞永济渠后又称清泉河。辽代,因高梁河南支汇入此河,马驹里以下又称漷河。为便于行人来往,曾在马驹里北面漷河上架有木板桥,因在马驹里旁边故称马驹桥。 明永乐四年(1406),成祖朱棣下令建设北京,并效法辽金元时皇家游猪文化习俗,同时开始创建狩猎场——南海子(也称南苑),方圆40里。该狩猎场四周筑墙,四面设门,其正东大门就设在马驹里的西北面浑河(明代凉水河)北岸,帝王在狩猎之余常出东门过河到马驹里游视。在明中期,明英宗下令将木桥改建为石桥,称宏仁桥。后来在桥南端迤西建造了碧霞元君庙,是北京五大碧霞元君庙之一,称大南顶。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诞辰,此庙举行盛大庙会,北京城内的男男女女信士纷纷前来上香,热闹非凡,此时桥的老名和正名并称,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仍然称石桥为马驹桥,日久天长,马驹桥这个桥的名称就代替了村镇的名称,马驹里一名在世面消失。因里称桥,又因桥称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