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10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州奎星楼记录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0

八通币

学前班

Rank: 1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4-8-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通县老泡 发表于 24-8-24 20:0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朝鲜国冬至上使瀛昌君沉率使团出使中国。使臣们在他们的纪行中,记载了通州城内的几座古建筑[6]:“十二月二十三日乙丑,大风。西行二十里许,过烟(燕)郊铺暂歇,桥头古寺,汉僧佛圣颇致款汤茶以进,恳请还程时更留,盖喜见汉官威仪者也。又行十里,望见堡楼白塔耸出云中,即通州也。……由东门而入,重门复关,屹然完固。人民之众,车马之多,輷輷[7]殷殷,磨戛杂沓,市肆繁华,触目眩熀[8],非所经列邑之比也。转而北折,至一虹门,上建三层楼,匾曰“京东重镇”。又有虹门,上建三层楼,匾曰“司空分署”。其余牌门之侈,楼橹[9]之繁,不可殚记。转而东折,至察院,为小牌门,书曰“攀龙重门”。杰阁与永平同,即试士之院也。是日,行八十里。
  二十四日丙寅,晴。平明,由南街而行,有牌楼书刻“恩荣”二字,乃吏部尚书杨行中之闾也。渡大石桥,即玉河之下流,自大明宫经皇城东流,贯州城南流,合于潞河。乘船溯流,则直达于皇宫。盖皇明时,自皇宫至通州四十里之间,凿湖行船,以便漕运。其为后世计至深且切。而一朝事去,终为夷狄之资,可胜叹哉!折而西行,出内城门,是为朝天门,石刻“神京佐辅”四字。物货灿烂,肩毂磨戛。渡石桥,桥南有太仓,延袤有六七里。乘轿吹角者相望于道,前后不绝,而皆是新妇之行云。盖唐俗,于婚日,妇必先往婿家。而岁交新旧,婚者众多,故也。出外城门,渡八里桥,其长可数百步。下通船路,隐若飞虹。上夹石栏,雕刻奇巧。玉河由其下入于州城矣。朝饭于八里铺之显达寺。自通州至此,凡三十余里。”
  使臣们未入通州城,远远望见高耸入云的燃灯佛舍利塔。正应了清代王维珍的诗句:“一支塔影认通州”。宝塔矗立运河边,是通州城兴衰的历史见证。朝鲜使臣记述的第一座建筑是钟鼓楼。钟鼓楼位于旧城中部北街,明初建,嘉靖十七年(1538)毁于火,二十七年(1548)重建,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顺治
  通州的钟鼓楼
  二年(1645)曾重修。楼南北向,面阔三间,高30余米,歇山重檐,上下二层,四周代廊,下为拔券门洞。楼北悬额“暮鼓晨钟”,南悬额“声闻九天”。清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圮毁,四十四年(1706)再建。雍正元年(1723)州城官绅捐修后,楼南增一匾额“先声四达”。嘉庆年间(1796—1820)、道光九年(1829)、同治十年(1871)又有修葺。钟鼓楼的晨钟暮鼓,为居民报时,以司晨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木料砖瓦北用于修建“五七”干校。
  第二座建筑,是位于司空分署街口的魁星楼。“司空分署街”位于通州北城,明代街内曾设有工部分署衙门。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据已故王文续先生《贡院·魁星楼·射圃》一文所记,通州城内的魁星楼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工部郎中陆基恕修建的。魁星楼底部为立方体台基,上建拱洞以供通行。拱洞很像一个小城门洞,但没有门。拱洞上方前后两面各嵌一块镌刻“司空分署街”五个大字的石匾。台基上建三层楼阁,内塑文昌帝君像。清康熙年间又增奉魁星、朱衣两位神像。台基西门北侧有马道,可从此拾阶登上魁星楼。乾隆三十九年(1774)遭火灾,魁星、朱衣二神像移至文昌阁供奉。此后,仅存台基和楼阁底层,未有修复。1968年为便利交通而拆除。
  第三座建筑是察院。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也称察院。明代,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通称察院。朝鲜使臣所记的“察院”,就属于这种情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2 02:3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