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青铜包浆笑吟吟, 身影熟悉沾灰尘。
通州巨变入镜头,武政摄影艺术真。
从军入伍爱摄影,奔波城市副中心。
光阴似箭四十载,光影世界度光阴。
珍贵照片几十万,历史取证影像真。
生活截图入镜头,通州巨变感动人。
摄影是个苦差事,严寒酷暑锻炼人。
悬崖峭壁寻仙草,忘我求真影像亲。
武政印象就是忙,集会活动常现身。
深入基层找素材,方方面面细探寻。
千方百计抓瞬间,技术高明超常人。
为人和善常微笑,待人和蔼又可亲。
夜以继日忙摄影,明月旭日伴朝云。
美景无处不存在,运河风景最迷人。
从来景深逊情深,历史镜头得保存。
影像资料入档案,留给后人留子孙。
摄影家:武政
作者:刘春源
个人简介:武政,是土生土通州人,与共和国同岁,1966年参加工作,1969年2月在通县武装部应征入伍。先后在湖南、广西、广东某部队服役并于1972年6月至1973年8月参加了"援越抗美"任务和"担负″配合中美建交谈判"任务。从1971年开始在部队系统学习了摄影方面专业知识。1978年转业到地工作。先后在通县食品公司、通县工业局、工商局等多个单位工作。工作虽然繁忙辛苦,但武老师始终热爱家乡,从那时起,武老师意识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定会带来国富民强。通县也即将迎来巨变。武老师要用在解放军大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用相机记录通县将发展变化。到现在,武老师已经拍摄了近30万张人文纪实、风光美景等照片。 “拍客”武政老师说:“以前在部队,是领导让我学摄影,让我拍片;如今城市发展太快,是我要学摄影,我要拍片。”拍照片也是力气活,我曾经为拍摄作品《通州燃灯塔四季》,等了8 年时间,“雪景最难有,8年等了一场大雪,我早晨不到8点到现场抢拍瑞雪,等9点再赶过来,雪已经见化了。如今,《通州燃灯塔四季》已经成为“北京礼物”,被当成摆件、笔筒等各种样式。我用笔和镜头赞美哺育我的土地和人们,并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数千幅图片并积累素材照片数十万文字资料。
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崛起,通州的变化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而是稍纵即逝。“通州变化太快了!有些地方几天不去就不是原来的样子,连我自己都犯嘀咕,作为摄影师,得跟时间赛跑啊!”因为一个人拍不过来,武老师牵头于2017年3月5创建并正式成立京通乐淘摄影联谊会,号召广大摄影爱好者一起来记录通州的变化,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飞速发展,共同为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而不断奋发努力。让他们用手中的相机和勤奋的双腿与时间赛跑,抓拍留住大美通州的过去与现在辉煌,记录和见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变化与发展。
历史记录人武政老师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我是亲眼所见,我从东、西、南、北四块奠基石开始,现已由通州区档案馆专门为我出版了《镜头里的通州巨变》影集。“摄影是苦差事、也是美差事、乐差事。”“拍片不能急功尽力,要用心拍、善谋划、肯吃苦,多实践、勤总结。”“我喜欢选择同一个机位,隔一阵就拍一批,不断记录城市建设变化。”我想说,“趁着现在还能拍,就多走走、多看看。以后有一天爬不动了,再躺在床上整理这些照片。”我用纪实手法记录城市变迁,也是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影视资料,让后人知道,水城共融、蓝绿交织、宜居宜业的美丽新通州是如何一步步华丽转身的。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光荣在党50年,同时也是我拿相机学习摄影50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精心整理遴选出二百幅通州巨变的精品力作,无偿捐献给通州区档案馆,完成了一名老党员、老摄影爱好者的美好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