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1145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爆料] 平凡的奉献 —— 一位美女理发师的故事

[复制链接]

9

主题

32

帖子

0

八通币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530
注册时间
19-11-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运河漫步 发表于 20-9-10 10:3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当今时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社会上很明显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在漫延,在市场经济潮流中鱼龙混杂,有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将公德心抛在脑后,败坏了社会风气。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是因为社会正气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人遵纪守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社会创造着价值的同时,也不断的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在工作之余以助人为乐,做一些公益活动,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爱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图回报,甚至面临窘迫的生活压力,顶着世俗的偏见。或许他们的奉献微不足道,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曲折故事。他们的爱心举动看似平凡,但是却折射出中华民族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新时期依然闪闪发光。下面我讲一段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中仓街道辖区的东营前街小区有一家“巷子深”的理发店,一间小小的不足十平米的屋子,从窗台到屋顶爬满了绿萝,显得生机勃勃。一张理发椅,一位女理发师,理发师的名字叫张兰。
张兰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来到北京二十多年了,先是在工厂流水线上打工, 因为学会了剪头美发的手艺,后来开了一家小理发店,凭着心灵手巧,发艺娴熟而又价格公道,深受周围居民的好评,每天顾客盈门,不止周围小区居住的人找她理发,更多是远处来的顾客,还有人甚至是导航找到这里来的,屋里屋外都有理发烫发染头的男女老少等候着。这不,张兰从老家探亲回来好多天了,我一次次下楼去理发都因为人多理不上。
张兰的老家在遥远的甘肃省大山深处,提起甘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茫茫戈壁,大漠孤烟。张兰说,其实她的老家陇南市康县是一个山清水秀,四季怡人的好地方,因为是秦岭以南,靠近四川交界,属于南方气候,但没有南方的湿热,也没有北方的干冷。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素有“陇上江南”之称。
康县有二十万人,人口不多,但康南康北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康县南部地区是这样一种风俗,就是嫁男不嫁女,男孩子长大了要出嫁,女孩子长大了要招婿,男孩子出嫁后要改随女方的姓氏,还要举行一个改姓仪式,让全村父老和男方家人都知晓,生了孩子也随母姓,……张兰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
张兰说,他们那里天空特别的蓝,空气清新,尤其他们的村子有一口水井,水特别的甘冽可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十多年前,十八岁的张兰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她到县城技校去学习农业技术,后来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一位家住县城的帅哥,长得高大英俊,两个人一见倾心。相处几年,到了谈婚论嫁时,遇到了家庭阻力,因为习俗不同,双方家人不认可这段感情,女方家要男嫁,男方家要女嫁,一时压力重重。两位年轻人商定逃离这个环境,追求自主婚姻,于是,他们带着行李,带着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但是,美好的憧憬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刚上火车他们就遭受了人生第一次打击,随身带的行李被人掉包了!现金、身份证、穿的用的统统丢失,俩人翻遍全身也只有两张五十元的钞票。就这样,两位情侣怀揣一百元现金浑浑噩噩的来到了北京市通州区。
在老乡的帮助下,他们借钱租了一间小屋,张兰还记得,屋子里什么家具都没有,房东给了一块儿包袱皮,夜里睡觉裹起衣服当枕头,条件就是那么艰苦简陋。
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工作,张兰在技校上学时曾经拜师学过理发技术,她就买了一把推子在街边给人理发,当然赚钱很少,理一次发只有两元钱收入。男友也找到了一份给老板做饭的差事,就这样在通州落了脚。
一天,有一位来理发的大姐看她老实本分,对她说一家工厂在招收工人,洗衣粉装袋,问她愿不愿去?张兰赶紧点头,就这样张兰进了工厂。
洗衣粉装袋是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紧张忙碌,需要手脚麻利。张兰虽然勤奋,但刚开始不会普通话,更听不懂通州方言的简洁吐字,工友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班长的指令往往让人不知所措,张兰一度很苦恼,甚至想回老家。比如,班长让拿墩布过来,其实墩布就在张兰脚下,张兰只知道这是个拖把,不知道还叫“墩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慢慢的,张兰对普通话熟悉起来了,并且,因为她能吃苦不惜力,大家都对张兰有了好感。
张兰为了多挣些钱,工作起来不要命,经常加班加点,别人不愿意加班都找她,“张姐,替我加个班吧?”
张兰立刻应允,有时甚至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双手都被洗衣粉一层层烧掉了皮,露出来血丝,但她手上套着塑料袋依然坚持。
与此同时,男友也找到了一份开车送货的工作,俩人的生活慢慢好转起来。两年后,俩人回老家领了结婚证,办了简单的婚礼。当然,取得双方家长的认可是因为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承诺对两边的父母都会孝敬养老。
结婚后,俩人回到通州,依然勤奋的工作,用自己的双手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
1999年张兰怀孕了,因为孕妇不适合接触化学用品,所以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孕期她也没闲着,找所技校学习并考取了初级理发师证,生完孩子后又考取了高级理发师证。
张兰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果然,还在哺乳期,她就找了一间门面开了自己的小理发店。张兰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各种发型一看就会,只要顾客进店,她一看头型脸型就知道什么样的发型适合他。经过不断摸索和努力,手艺越练越精,美发用品也都是用优质品牌,而且收费低,客户群越来越多,成为远近闻名的理发师。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幸福的时光才刚刚起步,谁知噩运会突然降临——结婚七载相依为命的丈夫出事了!他在一次雨天开车送货的途中出了车祸,车轮打滑撞到树上,不幸遇难!
天塌了是什么感觉?张兰深深地体会到了!从此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
丈夫是给一个小老板打工,糟糕的是这个小老板没有给工人上保险,所以,只给了九万多元的赔偿。许多人包括婆家人都要张兰起诉老板,要求多赔偿,因为孩子刚刚四岁,还要抚养。张兰拒绝了,她流着眼泪说,这样的钱我拿着扎手!再说,他开车太快了,不怨别人,这就是命啊!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张兰努力使自己振奋起来,因为抚养孩子成长是她最大的动力,白天只有拼命工作才能使自己暂时忘记痛苦,到了晚上张兰在QQ上写日记,一遍遍的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宣泄悲痛的情绪。看过她日记的人无不动容,令人唏嘘!
这样的悲伤阴影陪伴了张兰许多年,这期间,她既要抚养年幼的儿子,还要信守当年和丈夫的约定,照顾老家的双方父母,她把政府每月发给她们娘儿俩的困难救济金给了婆婆,婆婆生病住院了,她不管多难也要给婆婆寄钱去看病。在北京她靠理发维持生计,一个人艰难地抚养着孩子长大,陪伴孩子读书,经历了许多艰辛困苦,磨炼了她意志坚强的性格。

(二)

张兰真正从失去丈夫的阴影中走出来是在她选择做公益以后。一天,小区里一位老太太步履蹒跚的进来理发,看到人多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看到还是那么多人在等待理发,老人满脸愁云。这时老人的儿子进来了,看到他母亲还没理发,就有点着急,催促着老人说,快走吧!别理了,我还要上班呢!
老人无助地叫着“张兰——”!张兰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儿,问是怎么回事?原来老人今天要去养老院了,可能以后不会再回来了,想在张兰这里最后再理一次头发。张兰看着老人伤感的眼神,心里有些发酸,她对老人说,您先去养老院,明天我就去那里给您理发!
第二天,张兰骑车近半小时来找到位于龙旺庄的华龙养老院,给那位老人剪发。听说来了一位理发师,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围拢过来,好些人也要求理发。看到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充满期待的眼神,张兰动了恻隐之心,她想,这些老人都和自己的父母一样的年纪,我应当为他们做点事情,因此她答应每月来这里一天给老人们剪头理发。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不收费,义务给老人们理发。
张兰说到做到,她每个月只休息四天,每月用一个休息日到养老院给老人理发,陪着老人聊天,拉家常。她手脚麻利,又有亲和力,加上精湛的理发技术让老人们感到非常高兴。
但这里有一百五六十位老人,每月理发一天根本忙不过来,张兰又给自己加码了,每月用两天休息时间去敬老院给老人们义务理发。
以前这家养老院没有理发员,老人们若是头发长了需要走很远的路到耿庄村里去理发,都是七八十岁的人走路很不方便,更不要说坐轮椅的残疾人。还有一对儿盲人夫妻经常是互相摸索着给对方剪,用的是普通剪子,剪出来的发型坑坑洼洼,惨不忍睹。自从张兰来到敬老院义务理发,老人们非常高兴,每到那一天,就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早早搬着凳子、推着轮椅在大厅里走廊上排成队,迎接张兰的到来。
张兰去敬老院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三四点,每次都给四五十位老人理发,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老人排不上。很快张兰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上次理过发的老人这次又来排队,致使有该理发的人排不上。这可怎么办呢?张兰理解老人们渴望接触外界的孤独心理,不好拒绝,总是善言细语的和老人沟通。养老院负责人作出一个决定,每人理发都需缴纳五元钱,既能解决有老人想理发却理不上的问题,也能酬谢了张兰的辛勤劳动,派人代收交给张兰。这样虽然解决了问题,但张兰是个犟脾气,她觉得我承诺了免费理发,就要信守承诺,决不变卦。她把收到的几百元钱买了健身锤、按摩棒等器材,送给了养老院的老人。
后来她又想出一个办法,印制了一些爱心卡片发给老人们,规定了每年理发的次数,理一次发在卡片上画个勾,这样就不用收费了,实行起来效果还不错。
张兰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动了老人们,他们也不知道给张兰什么好了!养老院每天给老人发两个煮熟的鸡蛋,有一位老人每天自己吃一个,然后留起一个,竟然留起了三十个鸡蛋,等到理发的那一天全送给张兰,可老人不知道的是,那都是熟鸡蛋,因为放置时间太长已经坏了,张兰被老人既善良又执拗的举动深深感动。
有一次给那一对儿盲人夫妻理发,忽然,盲人丈夫说,“张兰你很漂亮!大眼睛,白皮肤,胖乎乎的。”张兰问“您怎么知道的?”
旁边的盲人妻子答道:“我们看得见!”
张兰吓了一跳:“这怎么可能?”
盲人说,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是用心看到的。
我相信他们是用心感受到了张兰的真诚和热情!看着老人们的笑容,听着老人们感激的话语,张兰发自内心地感到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每一次自己的劳动,都能给几十个老人带来了十分需要的帮助,她觉得这事做得非常有价值。就是这样,有时张兰患病不舒服了,想到那么多老人在盼望着自己,即使多么难受也要从床上爬起来匆匆赶到养老院。
从2012年到2017年,近六年的时间里,张兰坚持每月两次到华龙养老院义务理发,大概给5000人次理过发。
现在,张兰的小理发店里还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热心服务 无私奉献” ,这是华龙养老院赠送的。前来理发的顾客中竟有人问“张兰你做这个锦旗花了多少钱啊?”因为经常有服务单位自己给自己挂锦旗的事儿,所以他也认为这个锦旗也是张兰自己花钱买的。殊不知张兰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付出了很大的辛劳才得到的!
小区里人知道了张兰利用休息时间去养老院义务理发的事儿,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孤儿寡母的,本来就生活不易,还要去做善事,为什么?他们的议论直接就传到了张兰的耳朵里,有人说是为了出名,有人说是为了落户积分,还有人判断这个好事做不长……。对于这些张兰一概不解释,随他们议论。你说为了出名?可她从来都是低调的去养老院,从不张扬。所谓落户积分,张兰更没有听说过。到底能不能把这件善事好事做下去?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一再向张兰打探在多年的公益事业中除了这些阻力,还有什么曲折波澜的故事?张兰想了想,然后说,没有!她又说:其实最大的曲折波澜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经常会有收费赚钱的诱惑,一个普通的来京务工人员面对这个时候能不动心吗?所以,好几次院方提出应当收费酬劳,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张兰认为,开理发店得到了周围众多居民的热心帮助,很多人得知孤儿寡母的困境,专程大老远跑来理发,在生活上也得到过热心居民的帮助,也包括那些对她去养老院义务理发不理解的人;还有家乡政府每月都给困难补助,……这些都让朴实的张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她觉得在通州落脚谋生就要为通州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就是这朴素的想法,支持着她把这件善事长年坚持下去。
当然,现实生活中肯定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前面说过,有的人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张兰就遇到了这样的人,在孩子初中读书期间受到了一个缺少师德的老师百般刁难。即使遇到这样的困境,张兰也没有怨天尤人,还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去养老院做义务劳动。
2017年末,华龙养老院配备了专职理发师,张兰不用去那里了。但她从几年来的公益活动中看到了老人们的需求,找到了回报社会的渠道,而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决心继续把这件善事做下去。很快,她联系到梨园地区的一家养老院,那里的老人理发很不方便。从去年开始,她每月一次去那里上门服务,无论寒暑,风雨无阻。
张兰从2012年开始到敬老院做公益活动,坚持到现在近八年了,她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说,做公益看起来是我帮助了别人,回报了社会,实际上是公益活动帮助了我,现在金钱观念淡泊了,心怀宽阔了,让我从低落沮丧情绪中走出来了,面对各种困难都毫不畏惧,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一段经历。帮助别人让我的心情无比舒畅,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三)

近些年,老家的老人们都岁数大了,体弱多病需要照顾,张兰每年回老家的次数比以前多了,所以她只好把去养老院改为每月一次。她有时还把婆婆接到北京来,带着参观天安门,游故宫,看北海。
上一次张兰回老家是因为母亲脑血栓了,在陇南市医院住院,她去陪床。她给母亲一口一口的喂饭,给母亲洗头……,同病房的无论病人还是陪床的人都看呆了,因为那边的习惯对老人都是薄养,陪床的人对住院老人是爱吃不吃那样的一种态度,能给老人送医院治病就已经很孝顺了!但张兰的细致入微的孝顺行动让当地人大开眼界,尽管在北京人看来这都很正常。他们知道张兰是从北京回来的,病人们都啧啧赞叹“还是北京人好啊”!
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多年来很多外地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奉献着青春和汗水,他们已经融入到这个社会中来,成为了“新北京人”。
美女理发师张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公益事业不是那些企业家和影视明星等有头有脸人物的专利,诚然,他们出手阔绰,影响面广,可以搭建起宏大的平台,非一般人能比,同样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现在到处可以看到有组织的社区义务劳动活动,也有好多人在"助残日”“敬老日”中走上街头,更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当今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老龄化阶段,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有更多的人像张兰那样为社会奉献爱心,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9

主题

32

帖子

0

八通币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530
注册时间
19-11-27
沙发
 楼主| 运河漫步 发表于 20-9-24 10:17: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几张图片上来,大家看看美女理发师的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 06:09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