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63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建设] 运河记忆

[复制链接]

532

主题

5303

帖子

29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5412
注册时间
08-2-1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atabase001 发表于 19-9-6 17: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中国古代有一南一北两个通州,即今天的江苏南通和北京通州区,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北通州,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对于首都北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通州不仅留下了众多运河古迹,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




没有大运河就没有通州。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千百年来,通州和运河休戚相关、兴衰与共。通州建制于西汉,史称路县。东汉年间,几条河流流经此地,因水源充足,更名为潞县。金朝定都燕京,实行潞水漕运,升潞县为通州,取自“漕运通济”之意。元明清时期通州成为大运河北端最重要的码头重镇,漕粮经过大运河运至通州,转运北京城。




元代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了通惠河,漕运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通州的地位益加重要,成为享誉全国的漕运仓储重地。遥想当年,天下风物,四海货源,江南丝绸,塞北毛毡,西域珐琅,东瀛奇器,皆聚通州。每逢春暖河开,通州运河岸边漕艘栉比、舳舻千里,漕运为“漂来的北京城”做出了历史贡献。





清代诗人王维珍《古塔凌云》诗曰“无恙蒲帆新雨后,一只塔影认通州。”古时候,船行大运河中,五十里外,放眼北望,城墙高耸,宝塔凌云,看见这座燃灯佛舍利塔就意味着离通州不远。这一通州运河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西海子公园内,北周时期创建,后在历朝历代又多次重建修缮。其形制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由须弥座、塔身与塔刹组成,高56米,为北京地区最高之塔。塔身每层每根檐头和每角的老角梁、仔角梁头,都悬挂着一枚青铜风钟,一共有2248枚。





此塔在古代是作为镇河之用。古潞县一带河流密布,每逢雨季泛滥成灾,不仅影响漕运,还威胁周边城池的安全。当地官民因此就选择潞水北头、潞县县城北部,建造一座宝塔,来镇服潞水内的魔怪,不让暴发洪水,以保障漕运顺畅,保护城池安全。




位于通州古城东南部的张家湾古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通州运河区的一处重要的码头和货物集散地,北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在此汇合。它因元朝将领张瑄督海运船北上大都,中途在此停船而得名。



到了明代,修建北京城、紫禁城、十三陵等所用的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南方各省水运而来,在张家湾起卸转输。例如各种珍贵木材,经大运河运至张家湾,于“皇木厂”上岸存放,再通过陆路转运到北京城内。当年管理皇木厂的官吏在木厂栽植槐树,如今仅存一株古槐,是皇木厂设此的历史见证。故当时民谚道:“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





因为通惠河淤塞,张家湾成为运河水运的终点,运至张家湾的大批物资和粮食在张家湾暂存后再转运至北京。当时,来往于京城的各国贡使、南北客商、各色人等,也大多在这里水陆换乘。可谓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百货珍奇集于一地。码头、粮仓、商家、酒肆、客店一应俱全,堪比清明上河图。这一“万船骈集”的繁华景象也被文人墨客列入“通州八景”之一。但清朝中叶以后,张家湾便逐渐衰落。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张家湾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氏家族所经营的当铺、家宅当年就坐落在张家湾镇的花枝巷中,如今已荡然无存。《红楼梦》书中所提及到的一些地点以及对运河客运情形的描述也以张家湾为原型。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张家湾的曹家坟挖掘出了曹雪芹墓葬刻石,简陋的石体上书“曹公讳沾墓”五个简陋的大字,如今被存放于通州区博物馆。

在通州运河水道上分布着众多桥梁,一道道横跨运河两岸的古老长虹同样是亮丽的风景线。




通惠河上驳船骈驶,八里桥下“画舫摇从月窟穿”,桥上“百商车碾挂轮烟”。夜晚,扶柱鸟瞰,可赏“浆碎玉盘,水摇银钩”。此即为“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横跨在通惠河上的永通桥,因为其位于通州城以西八里处,又称八里桥,建于明朝正统年间。




这是一座三劵联孔石桥,桥长50米,宽16米。中间大劵如虹可通舟楫,两旁小劵形成错落之势,用以排水,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设计的。桥面两侧护以石栏,各有望柱33根,须弥座柱头雕錾神态各异的石狮,护栏两端各戗一独角兽。




八里桥是拱卫京师的门户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此爆发了八里桥战役,僧格林沁的骑兵未能在此阻挡英法联军的进犯,致使北京失陷,咸丰帝出走热河,而著名的圆明园也惨遭侵略者洗劫。八里桥记录下了中国近代的一段屈辱。




张家湾的古桥梁代表作则是横跨在萧太后河上的通运桥,又称萧太后桥。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朝廷为保卫运河而修筑了张家湾城,并以萧太后河作为南护城河,遂在南城楼外架木桥一座。桥东百余米即是大运河,河口以南便是大运河北端的大型货运码头,南北各省交流的各种货物都要经过此桥,以致木桥不堪重负,于是木桥被改建为石桥,并得万历皇帝赐名“通运桥”。




该桥全长43.5米,宽10米,为三孔石券洞结构。中券宽9米,券洞两侧上方雕刻着镇水兽,券洞壁上镶嵌有1方碑记;两侧券洞宽7米。桥面两侧设有石栏,全部为青砂岩;每侧各有望柱18根,柱头雕有石狮,神态各异;望柱间镶置浮雕宝瓶栏板19块,瓶纹不同。今天,经过修缮的古桥早已不复昔日的喧嚣,桥面保持了车痕累累的原貌,道道沟痕记录着几百年的峥嵘岁月,是运河北端码头商业繁旺的真实写照。




漕运及南北的经济交流不仅“漂来了北京城”,为通州的经济带来繁荣;而且南北文化互相融合撞击,形成灿烂的运河文化,运河船工号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伴随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就是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号称“十万八千嚎天鬼”。





通州的运河号子大体分为 10 种:即起锚号、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或装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风格特点可概括为:“水稳号儿不急,词儿带通州味儿,北调含南腔,闲号独一份儿”。但随着近代漕运衰落,通州运河不复昔日盛况,那响彻运河两岸的船工号子成为绝唱。




昔日之通达天下之州,京师之东大门,如今发展成为首都副行政中心。古老的运河依旧安静地流淌,它是通州不断的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66

主题

3387

帖子

0

八通币

博士生

Rank: 8Rank: 8

积分
5506
注册时间
17-6-1
沙发
1954wj 发表于 19-9-9 20:04:09 | 只看该作者
  光耀中华,古今同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2-23 13:15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