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0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匠精神】系列访谈:梁俊的“风车进行曲”

[复制链接]

2

主题

12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82
注册时间
16-9-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秋叶e飘逸 发表于 16-12-28 09:3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凡事总有由头
提起大风车,更多的记忆是儿时爱不释手的玩具,极喜欢风一吹哗啦啦的声音,似乎整片天地都活起来了。现在还是偶尔能在街边看见孩子手中举着个风车,用嘴使劲吹着,那是极其简单的,一张塑料纸片,剪切翻转扣成了一轮风车,再大的风,也吹不出记忆中的声音了。
在喧闹中,总归是有一些人在坚持着一些本该坚持的东西,远近闻名的“风车大王”成为我的非遗寻访之旅的第一站。(首发“通州大咖”微信公众平台:tongzhoudaka)
熟知过往是最好的尊重
1933年,梁俊生于北京通县(现通州)西集镇武辛庄;
1944年,跟随爷爷学习**风车;
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出了百轮风车,象征百年回归;
1997年,用时40多天**百米巨龙风筝,在天安门广场放飞;
1999年,受邀参加新加坡“新春到河畔庙会”
2001年,赴新西兰参加国际交流;
2007年,通州大风车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俊为第三代传人。
还有更多,不过列举的事项是对艺术成就的肯定,这是客观的,便不多加赘述。
大抵创新才是传承的基因
有点很奇怪,现在的中国人但凡提起老祖宗的东西,脑海里立刻涌现这样的标签:保守、古旧、敬而远之。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是历史印象的选择性遗留,其实只要这样去思考便能明白这种观点的错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依然存留于世间的东西怎么会是简简单单的?
“艺好学,精难得,创新难”这是梁俊老先生在拜访时多次强调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定然是老先生几十年来最大的感悟。在技艺的传承中,创新如影随形,时代的浪潮中,保存下来的一定是紧随时代不断迭代的产品。
十年前,大风车是玩具,在新春时节寄寓吉祥安康,伴随着每个孩子成长,是儿时记忆的寄托。十年后,大风车成为了艺术品,代表了中国民俗文化,向世界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孩子们手中的玩具是倾听自然最好的工具,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将人性与自然巧妙的结合起来,颇有芥子纳须弥之意。
艺术品是载道,传播成为最为紧要的事。传统的风车用纸做辐条,容易破损,于是梁老先生选择纤维布替代了纸条,同时赋予了彩布风轮特有的寓意:绿色表示绿色环保是地球,红色象征着红太阳,黄色则代表着我们炎黄子孙,连起来就是红太阳笼罩人民,人民快乐的生活在大地上。风车轮数一多,携带就是个大问题,一百轮的风车就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上一大截了。怎么办?梁俊老先生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创造出了可拆卸组装的风车,再配上精美的包装盒,这就让风车作为艺术流通品成为了可能。
正如梁老先生说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根,这个根是文化,但是不创新是不行的,你得让他活起来,活的跟这个时代的人一样,这才会让大家接受。
所以,从今天起,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她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开放创新的多!
工匠精神不外如是
2016年是工匠这个词被重新解读的一年,但拿来解读工匠精神含义的案例却是以日本和德国居多,似乎国人总爱借洋讽己,恨己不争。不争名利,一干三十年,这是工匠精神最为直白的概括。梁老先生11岁开始学习**风车的技艺,一干就是72年,跨越了多个时代的变迁,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借助机械知识加以创新,一人之力撑起一项技艺的天地。为了让大风车更具有实用性,梁俊自己开创了一个舞风车流派,参考武术动作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舞风车把式。在一片风车声中,闪转腾挪,气势如虹,当真是虎虎生风,更是起到了强身健体的功效。
我想,这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无需多言。
(首发“通州大咖”微信公众平台:tongzhoudaka)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12 19:21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