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区行政区划图上,标出与树木有关的村庄共有26座,但其中不是以树起名的村庄有7座,即大甘棠、小甘棠(前有述)、大松垡、小松垡(以松姓命名)、老槐庄、西槐庄、边槐庄(以槐姓命名);另有枣林庄、枣林、果园、红果园、桑园、梨园等6村,前已谈及;余下的13座村庄名称均以树命名,下面概要介绍其由来。 一、以护河植树而名的村庄,如潞城镇潮白河左岸的前、后榆林庄、漷县镇大运河左岸的榆林庄、西集镇大运河左岸的儒(家)林、陈(家)桁、萧(家)林和台湖镇凉水河左岸的兴武林等7村。在古代,通州域内河流较多,土质又较松软,雨多而众河泛滥,冲决堤岸,既淹毁田园,又影响漕运,须及时堵口护岸而需要大批树干和枝条,树干砸桩,枝条挡土,使河水顺道而流。为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指定吏员在河道险要处岸边,栽植树木,以防不虞或能就近伐树堵塞决口。榆树木质坚硬不易浸朽,故多种之,因而在护河的榆树林边形成的村子就以榆林名庄;有明确管理吏员的树林边的名子则以姓氏命名;而兴武林是尖垡村少林会组织成员经常在林中习武而名。 二、以村围植树而名的村庄,如马驹桥镇的大杜社、小杜社等2座村庄。在历史上,25家为一社,在社的周围栽植适宜的一种树,就以这种树种定村名,植松叫松社,栽榆称榆社,这两个村庄元代已成村,村围种杜树,故名杜社,后分大小。至今此地区杜树还有不少。 三、以路边植树序数而名的村庄,如梨园镇的九棵树村,由旧城南门到马驹桥镇的古道两侧种有柳树,在第99棵树的地方正在交插路口,路侧设有茶棚饭馆,很热闹,住户渐多形成一村称九十九棵树,后简称九棵树。 四、以桃林而名的村庄,如台湖镇北神树村,古代那里栽植桃林,桃树古为神树,故以方位与桃林复合而名北神树。 五、以柳树而名的村庄,如漷县镇的大柳树村和西集镇的杜柳棵村。前者以“近京师第一巨树”而名,而后者以杜家制作的柳木砧板故名,以这里栽植的柳树为原材料,与柳树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