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建设]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环球影城项目正在进行当中 (2014-09-28 18...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24

帖子

14

八通币

硕士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0
注册时间
06-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ill-kfs 发表于 14-9-29 09:3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环球影城项目正在进行当中 (2014-09-28 18:28:59)
标签: 通州环球影城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4-09-28



       主持人张劲林: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我们邀请了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有关领导介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各位领导: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新闻发言人、副总队长邢志宏。
      下面首先请刘主任介绍一下近年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刘伯正:各位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下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因为材料在发布会之前已经发给大家了,所以我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北京市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总体上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我想介绍一些关于经济领域的情况。
  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核心功能的产业,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内需拉动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一是创新引领能力持续增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区十六园”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引领全国,卫星导航、蛋白质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二是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以2008年为界,北京GDP增速经历了由高速到中高速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原来我们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现在是7%—8%之间,去年“十二五”规划评估的时候,北京市主动进行了调整,调整为7.5%,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2012、2013年都是在7.7%。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这种增速的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另外,我们的产业调整方面也在持续的优化,比如说第三产业的比重,2013年是达到了76.9%,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的消费率达到了61.3%,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北京市的拉动的力量,消费占了绝大部分,是一个主要内容。产业调整的另外一个表现是融合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企业通过技术渗透、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整合等方式加速推动跨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方式低碳化态势加强。这是在经济方面。
  另外在产业空间方面在优化和拓展。“两城两带”建设深入推进,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要素集聚能力稳步提升,以全市7%的国土面积、20%的能耗,创造了超过40%的地区生产总值、收入、利润和税金,吸纳了30%以上的就业;四大高端产业新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大家也都知道,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的一个殷切期待,社会重大关切。在这方面也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主要的内容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发布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84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燃煤电厂关停、燃煤锅炉改造、散煤治理、扬尘治理、机动车治理等都按计划在推进。另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
  二是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一大批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也在建设投入使用。实施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河湖水系风貌逐步再现。
  三、改革攻坚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稳步推进,第六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有序开展。“营改增”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下降三成以上,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面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首期27个市场化试点项目启动实施,之后又有126个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来进行投入,也已经都公布了。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像阶梯电价、出租车租价,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改革都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改革的组织领导方面,市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又设了14个专项领域的改革小组。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一是城市功能布局逐步优化。制定了《引导区县差异化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区县差异化发展的引导力度,四类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薄弱地区发展提速,第一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圆满完成,第二阶段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实施,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重点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效果。实施聚焦通州战略。
  二是市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持续优化公交线网,现在的公交出行比例是46%,到年底之前有望能达到48%。
  三是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增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汛期后即将通水,一些配套设施基本完成。535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已有六成项目开工建设,23处中心城区立交桥积水治理工程投入使用。四大热电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北热电中心高井电厂完成调试,大唐煤制气二期工程主体设备安装完成,陕京四线、西六环天然气管线工程前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升。
  五、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一是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格局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城乡无“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初步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学前教育、中小学、市属高校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推进“六型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起来。
  三是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古都风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像新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二期等。
  六、区域协同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大幅拓展。
  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统筹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在更大空间内推动城市布局和形态完善,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共同发展服务。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主要的工作是涉及到北京市的是主动参与国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国家部委进行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北京市的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成立了区域协同发展领域专项小组,研究部署了今年九大类58项工作任务,现在这些任务也都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推进。与河北省签订了“6+1”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与天津市政府签订“1+5”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这些协议的内容都在落实当中。按照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了2014年-2017年推进交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转移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
  二是对外开放大幅拓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现在也在配合起草环渤海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渤海合作协调机制,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逐步形成。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081亿美元,旅游收入突破3600亿元。上合组织峰会、京交会、草莓大会、园博会等在北京相继举办,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这是一些基本情况,给大家作的一个介绍。最近几年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建国65年来,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北京市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但是总体上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客观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自己总结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一个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的这种约束更加紧迫,特别是水资源的约束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短板的方面。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里面,我们一些表现大家看到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大城市病,像人口过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可能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个也是需要我们下一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努力破解的。
  另外在城市功能布局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我们的“四个中心”,是首都的核心功能,但是除了首都的功能之外,北京还有很多的一般城市功能,还有若干个中心,使城市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让我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城市布局,改变单中心的格局,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破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在改革方面也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破解体制机制的障碍等等。
  下一步,我们在推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思考和谋划。特别是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之年,北京市的“十三五”工作规划方案已经经过市委市政府的会议通过,现在进入到重大问题的研究阶段。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很好的破解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是给大家作的一点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邢志宏总队长介绍一下近年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有关情况。
  邢志宏: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结合一些数据介绍近五年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万亿元(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8年的1.5倍。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超过1万美元,2013年突破1.5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经济运行平稳转入新常态。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增长条件的新变化,北京坚决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全市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经济增长以“稳”为主成为新常态。
  地方财力持续增强。2009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2000亿元,2013年达到3661.1亿元,相当于2008年的2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重点强化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工业结构高端化,规模以上工业中,现代制造业年均增长11.9%,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0.1%,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7个和0.9个百分点。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势良好,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为进一步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打下了重要基础。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全市消费率超过投资率,北京经济由投资消费共同拉动转向消费主导的增长阶段。2013年全市消费率达到61.3%,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低于同期经济增速。万元GDP能耗由2008年的0.64吨标准煤下降到2012年的0.44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由2008年的31.6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18.7立方米。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五年来,郊区投资额累计完成15062.1亿元,郊区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6%,比上个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84.9%提高到86.3%。
  功能区建设优化城市格局。2013年,城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近一半(47%),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一半以上(52.9%),成为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载体。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成为全市经济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首都战略定位更加鲜明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08%,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数和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到全国的21.3%和38.2%。中关村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创新实力等稳居全国105个高新区之首。
  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3%。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首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五、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增强
  进出口规模稳步增长。2013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4299.4亿美元,是2008年的1.6倍,年均增长9.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成。
  服务贸易全国领先。京交会作为全球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自2012年以来已在北京举行了三届。2013年,北京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成,为首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优势。
  外资、跨国总部和国际会议汇聚。5年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共吸引入境游客237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共计247.6亿美元,已成为汇集国际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等高端要素的重要国际枢纽。
  六、城市运行现代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
  交通通信发展迅速。2013年末,全市公路道路总里程达到2880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7条,运营长度达到465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增加到2013年的534.7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556万人,北京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2%,居全国首位。
  空气治理力度加大。为减少大气污染,全市坚持优化能源消费品种,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2013年,全市居民燃气用户达到737.4万户,比2008年增长24.8%;10万平米以上集中供热面积54591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28.4%。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治理汽车尾气、施工扬尘,推广天然气公交车,改造燃煤锅炉。
  造林护水效果显著。“十二五”以来在平原地区实施百万亩造林计划。2013年,林木绿化率达到57.4%,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6.8%,分别比2008年提高5.3个和3.3个百分点。2012年北京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七、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5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始终控制在2%以下。201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141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60.1万人,年均增长3.1%。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37元。扣除价格因素,近5年实际增速分别为7.5%和9%。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险种类逐步增加,保险覆盖面由城镇职工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标准一致的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连年提高,2013年,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月1400元,比2008年提高6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580元,比2008年提高190元。
  公共服务较快发展。5年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达到2645.8亿元、1111.1亿元和537.2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6.6%、13.7%和20.4%。构建形成了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多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5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国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首都城市定位战略,一定能破解难题,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和谐宜居城市。我的情况介绍就到这儿。
  主持人: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的名称。
  《北京信报》记者:这几年北京经济进入新常态,咱们在居民消费这方面有没有对应的变化趋势,未来消费市场想要继续增长的话,支持的有哪些动力?谢谢。
  邢志宏:2008年以来北京消费品市场规模扩张很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扩张到了2013年的83751.1亿元,基本上不到两年增加1千亿,带动消费品市场扩张的主要是汽车、通讯器材和家用耐消品。目前在消费领域当中出现了很多亮点。一是消费热点多元化。我们看过去几年的情况,能够发现在“十一五”时期,北京的消费品市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但是,在那个时期,增长主要是靠汽车消费来拉动,汽车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中的比例一度达到了三分之一,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的近50%。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汽车限购政策措施的实施,汽车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信息、文化、健康这样一些新兴的消费品需求增长非常迅速。2013年,我们对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带动幅度最大的分别是通讯器材、家电和文化用品这样一些商品。其中通讯器材当年的增幅达到40%以上,家电和文化用品增长幅度也都在20%以上,可以说我们的消费品市场从原来汽车一枝独达的格局逐步在多元化。
  二是消费方式在多元变化。网上零售额是现在的最大亮点。2013年我们根据批发零售业的统计,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4.3%,就是当年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3%,它占到了全部零售额的11.1%,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百货业。
  三是服务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我刚才介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主要的是商品的消费,实际上这几年服务性的消费增长的幅度也大大高于商品性消费增长,服务消费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去年服务性消费和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幅度是12.8%,高于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三个百分点。现在服务性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型支出的比重在30%以上,比2008年提高了近四个百分点。这就是北京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的变化。
  《香港商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刘主任,今年2月份习总书记提到,北京市现在患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我想问一下目前采取什么措施在治理这些“城市病”?谢谢。
  刘伯正:你的问题提的很好,“城市病”不光是媒体关注,也是各界关注的大事。应该讲,治理“城市病”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现在哪一项单独的措施治理“城市病”都是不行的,所以要综合施措。从目前来讲有这样的一些措施给你介绍一下。
  一个是全力加强人口调控。2013年北京市人口是2114.8万,这么大的一个数量的人口,刚才我在前面介绍的时候也已经提到了一些,使城市的资源、能源、公共产品的供给等等方面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样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要进行人口的调控。从措施来讲是要制定实施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工作方案,明确人口调控的目标,落实各区县人口调控的责任。现在市政府已经跟各区县政府都签订了人口调控的责任书,目标都已经落实到各个区县了。这是一个方面。还有是完善人口信息统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信息的采集登记。这样有利于更准确的掌握人口基数,人口规模。另外还有是以功能疏解促进人口的疏解,调整退出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像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等等之类的这些市场,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造升级。另外也加快推进居住证制度,这是在人口调控方面。
  第二个措施是进行治理交通拥堵,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现在全市在建的轨道交通里程达到了205公里,还是要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完善整个的我们的路网结构。还有是现在像一大批新的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重点的交通项目也在推进,像京新高速建成通车,长安街西延也实现开工。还有五批次97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发布实施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进行停车秩序的专项治理。实施更严格的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2014年,大家都知道从原来的24万辆调整到现在的小客车的这种牌照数量。
  还有是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用条例法制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实施》。也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上半年立案处罚的环境违法行为是422起。另外,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里面我们的能源期待,采用清洁能源这些任务也都在进行,关停燃煤电厂,燃煤锅炉改造,散煤治理等等。包括刚才介绍的平原造林,污水垃圾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都有,再生水厂的建设,还有一大批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相继开工建设或者是建成投入使用。
  另外是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讲,治理大“城市病”。现在北京市正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这次规划的修改工作是要从把首都的功能在京津冀,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考虑,疏解不适宜首都的那些功能,或者是非首都核心功能,等等这些措施都是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的措施。我就介绍这么多。

  阿斯达通讯社记者: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您提到了北京参与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编制工作,并且完成了十余项研究,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另外像首钢二期工程目前启动了没有,能否介绍一下?第二个问题是通州副中心的事情,这是很多年前提出来的,您提到了一河五区的问题,能不能介绍一下,另外通州的环球影城项目是不是不在推了?谢谢。
  刘伯正: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现在被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从中央层面上有领导小组,北京市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2月26日到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来加快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当然,从顶层制度设计角度来讲,国家要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现在还是处于这种思路框架的研究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方面。在思路框架研究完善的过程中,北京市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参与了这些思路的研究,当然重大问题涉及到很多,包括关于生产力布局的问题,关于硬件建设问题,关于市场一体化问题,关于体制机制政策问题等等方方面面,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一个工程,它的这个研究内容也很多,也很宽泛,所以北京市是配合国家参与完成了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这是一个方面。
  现在,北京和河北和天津都分别签订了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现在都在落实过程当中。你其中提到的首钢二期是在唐山曹妃甸,这也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从北京角度来讲,我们政府着力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示范区域,因为曹妃甸有首钢、北控等一些企业,那儿还是有条件,有基础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示范区,正在推动过程中。在与河北签订的协议里面,其中专门有对曹妃甸这个区域的协议的内容,包括在那个地方要建成一个产出融合的一个区域,不光发展产业,还要把那个环境打造的很好,都在推进过程中。这是关于协同发展。

  关于第二个你提到的关于通州副中心,通州副中心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一河五区的建设也都在推进过程中,如果你们要是能够有时间去到它的核心区看看它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进展都很快,还是按原来的规划推进。这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通州副中心从规划,从布局,从功能等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因为它跟河北的燕郊离得很近,所以将来要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有机的衔接。这是第二个情况。

  第三个关于环球影城项目的事不是不搞了,是我们在推进这个事情,这是给你更正一下,现在正在过程当中。环球影城项目到目前来讲,北京市启动推动这项工作已经12年多了,从美方来讲还是不离不弃,坚持和北京合作,北京这方面也是很积极,相关工作也都是在过程当中。现在方案要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核准和审批这样一个进度,有进一步的消息会向媒体进行通报。


  光明网:有一个问题想性郉主任提到,您说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为进一步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打下了基础,北京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升级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努力,或者是将要有哪些措施?谢谢。
  邢志宏:我主要介绍一下2008年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应该说,2008年以来,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工业,整个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的一个表现是传统产业占比在下降,一些新兴的高端产业的比例在上升。
  在工业来看,2008年以后,我们原来的石化、钢铁这样一些过去比较支柱性的产业逐渐的淡出,同时汽车、医药、装备制造业这样一些资金和技术比较密集的优势产业迅速崛起。现在我们整个汽车电力电子、医药、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比重达到了70%左右。
  从这个服务业来看,这几年发展最快的有科技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整体它们增长速度在服务业当中应该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样一些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是使服务业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速,也对稳定首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产业结构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大公报》记者:刘主任您好,您提到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就相关的进展情况请您做一下介绍,并且我想问一下,作为普通公民来说,有哪些机会可以参与进去?
  刘伯正:“十三五”期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北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从现在来讲,我们工作进展的角度来讲,一个是按照国家的要求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工作方案》,编制阶段的工作方案,经市委市政府的会议通过,已经发布了。
  第二,对相关的重大问题、课题向社会进行了公开的发布,遴选了研究机构,公开招标,现在都已经确定。这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我们确定的这些问题、课题开始研究了。这是工作的进度。
  按照要求,到年底之前,这些重大的问题都要形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明年三、四月份要完成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交给我们。我们会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吸收,编制“十三五”的规划思路的纲要,是这么一个工作情况。
  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来讲,怎么能够参与“十三五”。我们这次规划编制是开门编规划,是广泛的吸收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包括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我们还要跟代表、委员们进行专场和专题的座谈和调研研究。另外,我们在发改委的网站上也是开辟专栏,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我们建言献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总体的情况是这样。
  中新社记者:我想问一下两位领导,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是7.2,全年的目标是7.5左右,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能不能完成年度的任务?在座的两位怎么看待现在7.2的增长?谢谢。
  邢志宏:我觉着刚才刘主任的介绍里面还是我的介绍也好,都谈到了一个观点,就是2008年以来整个经济发展从原来的一个高速增长完成了向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过渡。应该说,完成这种平稳过渡非常不容易。2008年以来,整个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先是金融危机,到现在为止,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国内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经济可以说是呈现出一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在7%—8%之间,我们认为7%—8%这样一个增长率,增长水平,和当前首都的要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增长条件是相符合的,和首都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也是相适应的,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增长是7.2%,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增长幅度比起一季度也还是有所上升的,经济仍然保持一个稳中向好的态势。我记得十八大曾经提出一个目标,我们在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国要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算这笔账的话,从前几年北京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该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平均是7.8%。那也就是说,后面的七年当中只要保持6.9%的增速就可以实现国内北京调查总队翻番的任务。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应该说7%—8%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是处在一个合理区间,也是符合北京经济增长要求的。
  刘伯正:我做一点补充。首先说这个指标是一个预期性指标,不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是我们基于各种形势判断计划出的一个指标。第二个,我们讲7.2,7.5,7.8,从这个速度来讲,并不低。7.2也是一个很低的速度。今年上半年是7.2,但是这个7.2的速度现在来讲,与2012年的上半年也是持平的。这是一个情况。
  第二个,这个速度和全国以及东部和周边地区相比,这个速度不慢,这个趋势是一致的。你看现在浙江、上海、吉林、辽宁等等基本上是7%左右。北京周边的内蒙、河北、山西增速也不高。特别是河北主动调结构,壮士断腕做了很大的牺牲。这是我们怎么看速度的问题。
  另外一个,发展速度要和资源支撑条件相匹配。从资源支撑条件来讲,考虑发展的效益和质量,这个速度应该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讲就业形势总体向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虽然增速略有回落,但是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从质量和效益的角度来讲,单位GDP能耗、水耗都是大幅度的下降的,通过这样的一个指标,我们不看速度,看质量和效益,这样的指标衡量来讲是向好的。
  还有一个,我们调低发展速度是我们主动选择,是我们主动进行的一项调控。也就是说把这个指标往低调了一点,是为治理大“城市病”,为了提质增效,为了功能的完善等等,为了生态空间扩大,为了民生福祉提高留住更多的空间,这也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如果说我们用刺激政策加大什么投入等等之类的,也可能速度会很高,但是相对来讲,我觉得那样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科学的。
  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我的问题想问一下刘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两个具体的方向,一个是前一段时间石家庄提出要加入北京和天津的通关一体化,进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北京有一些区县提出来落后产能的疏解,我们调研顺义也发现一些具体的任务有几百家,想问一下产能疏解方面,北京的态度还是跟河北…因为您提到了河北的GDP的增长还是很低,他们的财政压力也很大,三地在这一块的探索意见是什么,下一步的做法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谢谢。
  刘伯正:简单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关于通关一体化。通关一体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其中的内容之一。只是一个方面。其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不仅涉及到三省市,还涉及到国家相关的部门部委,是复杂、系统、庞大的一个工作。之所以成为国家战略,就是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我们协同的不够,所以才需要协同。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在于我们的产业协同性不好,这个区域的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还有体制机制和行政分割造成的市场分割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需要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我说到了进行区域布局,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一系列的重要的改革。通关一体化其实就是改革的举措之一。7月1日已经实现了天津和北京的通关一体化,下一步即将实现得救是京津冀通关一体化。通关一体化就是海关系统进行的一次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主动改革。就是一地报关,其他的海关都是可以适用的,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也节约了物流成本。像这样的通关一体化的改革将来还会很多。
  第二个,关于产业和功能的疏解。从北京的角度来讲,总书记2月26日到北京视察工作,考察的时候提出北京不提经济中心,不是不发展经济,是不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所以北京的经济我们是要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怎么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那当然就是我们要淘汰退出一批落后的这种污染型的落实产能的产业和企业。当然有一点,北京绝不输出污染型企业,对污染型企业在北京不适合发展,在其他地方应该来讲也不适合,所以是要就地淘汰和退出。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叫几个一批。具体来说叫做淘汰推出一批,就是刚才提到的污染型的一批。另外就是疏解转移一批。它不一定是有污染的,但是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比如说聚集人口过多的产业,占地过多的企业和产业,这样的产业和企业是要转移和疏解的。比如说批发市场、物流等等这类的企业。另外还有培育一批新型产业。像互联网金融,新兴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等方面,这是我们要着力培育的。也就是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里面“高”的那部分,要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帮。这是第三个一批。第四个一批是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其实就是改造和提升一批,像这样的产业和企业在北京也有不少,但是通过改造,通过升级适宜在北京发展的,但是又不适宜外迁的,这样的企业和产业要进行改造和升级。比如说信息产业,要强化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提升服务贸易的水平等等。这是我们叫“四个一批”。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北京的经济结构。
  主持人:本场的发布会到这儿结束了,十多分钟以后继续召开近年来首都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记者参加,谢谢。

直播地址:
http://shipin.beijing.gov.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d=6030

http://live.qianlong.com/live/beijing/2014/9/3479/2@3479.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2 21:3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