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2008年1月7日,在美利山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项目销售现场,马先生刚&ldquo;抢&rdquo;着交完排号定金。不久前,他在网上看到美利山的位置和售价,正符合他的置业要求,在电话咨询销售人员之后便做出了购买决定。在马先生看来,美利山是一个性价比超高的项目,对其与沿海·;赛洛城的关系他毫不知情。 </p>
<br /><p> &ldquo;这真的是沿海·;赛洛城的后期?&rdquo;当记者将内情告知马先生,他多少有些吃惊。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刚才的兴奋,表示即便这样也不会对购买美利山有丝毫后悔。&ldquo;价钱、位置和户型完全让我满意,如果不是被美利山这个新鲜的名字吸引,我很可能就错过这次机会了。&rdquo;用马先生的话说,他是对美利山是&ldquo;一见钟情&rdquo;。 </p>
<br /><p><br /> 的确,美利山13800元/平方米的售价比周边项目低了不少,非常具有竞争力,在品质上甚至高过前期产品。但沿用赛洛城的名字,情况或许会大不相同。 </p>
<br /><p><br /> 新案名的&ldquo;视觉&rdquo;冲击 </p>
<br /><p><br /> &ldquo;要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沿海·;赛洛城的房子,也许会有一些顾虑,毕竟价格降了不少,会让人觉得是项目出了什么问题。&rdquo;马先生坦言自己也有&ldquo;买涨不买跌&rdquo;的心理,降价销售会影响他对项目的第一印象。 </p>
<br /><p><br /> 记者在美利山销售现场随机采访中发现,近一半的购房者都以为美利山是全新项目。沿海集团这招&ldquo;斗转星移&rdquo;,成功地抓住了购房者的眼球,冲击力不同凡响。距美利山百米之隔的某项目售楼员私下里向记者抱怨,自从美利山开盘后,他们的房子根本就卖不动。 </p>
<br /><p><br /> &ldquo;一个大盘如果常年沿用一个案名,会给人卖不动的感觉。适时地推出新案名,会让购房者产生新鲜感,对于提高关注度事半功倍。&rdquo;对于美利山的成功,亚豪地产总经理王佩民说道。 </p>
<br /><p><br /> 与美利山的&ldquo;焕然一新&rdquo;相比,位于东四环外财满街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 视频)的新名似乎更具魔力。 </p>
<br /><p><br /> 卢先生经营一家咨询顾问公司。对于财满街的办公楼,他的印象一直不好:&ldquo;从电梯到格局都给人一种商住楼的感觉。财满街这个名字对于底下的商铺到很合适,用在写字楼上太不上档次。&rdquo;像卢先生这样的企业经营者,对名字的要求十分挑剔。 </p>
<br /><p><br /> 但在2006年,卢先生将公司迁址财满街,并干脆买下了500多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不仅是财满街的位置和人气,更因为这个写字楼的名字已被改为&ldquo;财经中心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 视频)&rdquo;。 </p>
<br /><p><br /> &ldquo;我不会根据一个名称去选定一个楼盘。但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我会根据楼盘的名称去否定另一个楼盘。&rdquo;卢先生说道。 </p>
<br /><p><br /> 每个人都是理性与感性兼备,大多数购房者都像卢先生一样,买楼首先考虑的是性价比,然后才会去考虑名称。响亮的案名就是要能迎合大众向善及虚荣心理,将美好的憧憬物化到楼盘本体上。 </p>
<br /><p><br /> 对于开发商来说,案名就是项目的第一个广告,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销售。但在购房者看来,案名是项目形象和品质的直接体现。&ldquo;能引起购房者注意并产生兴趣的案名就是好案名。&rdquo;王佩民说。 </p>
<br /><p><br /> 新瓶装旧酒 </p>
<br /><p><br /> 想用新案名充当障眼法并非灵丹妙药,购房者经过了多年市场洗礼,已经变得十分理性,不是只靠推出个新案名就能被&ldquo;忽悠&rdquo;的。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楼盘更名多是出现了问题,好的楼盘不会随便改名。因此,购房者对中途更名的项目会十分敏感,必然会对其&ldquo;身世&rdquo;调查一番。 </p>
<br /><p><br /> 就在春节前一天,龚女士收到一则手机短信:通州梨园地铁新楼盘开盘&ldquo;久居雅园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rdquo;,现房板楼,大产权,7100元/平方米起价,一层送花园,顶层送露台&hellip;&hellip;正有购房打算的龚女士立刻被这则优惠信息吸引,于是致电售楼处了解详情。 </p>
<br /><p><br /> 但销售人员告诉她,现房已经销售过半,只剩下一批8800元/平方米左右的优质户型。虽然有些失望,但销售人员强调这里紧靠地铁站,升值前景好,这些话令龚女士动了心。 </p>
<br /><p><br /> 当天晚上,龚女士就上网查询久居雅园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的相关信息,发现项目原名为&ldquo;本岸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rdquo;,是不久前才更换的案名。为何一个项目要更名还打出新楼盘的旗号?带着疑惑,龚女士搜索了&ldquo;本岸&rdquo;的相关信息。没想到这一搜,看到的都是关于项目的负面报道。 </p>
<br /><p><br /> 原来本岸项目是2004年就已开盘的项目,但由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曾经停工三年之久。直到2007年4月政府介入,项目才得以复工。2007年10月底,这一批问题&ldquo;新房&rdquo;才正式完工。为避免前期延期交房和目前延期违约金纠纷带来负面影响,开发商将小区更名为&ldquo;久居雅园&rdquo;进行推广。 </p>
<br /><p><br /> 对项目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龚女士开始犹豫。虽然看似项目已经重新走上正轨,但开发商的信誉在她看来没有保证。对项目已经怀有戒心的龚女士到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查询了久居雅园的销售许可证,竟然发现市建委批准在售部分为车库。这一下龚女士完全打消了购买久居雅园的念头。 </p>
<br /><p><br /> 本岸的&ldquo;变身&rdquo;更是让已经购买了项目的业主气愤不已。&ldquo;久居雅园就是以前的本岸,想买房的人不要被蒙蔽&rdquo;、&ldquo;拖欠违约金已经被禁止网上预售和签约,并且无法备案,因此即使各位业主买了房子后期权益也无法得到任何保障&rdquo;&hellip;&hellip;在久居雅园的论坛上,这样的言论占据着绝大部分版面。有网友表示:把自己购房的真相说出来,就是不想让随后的购房者重蹈覆辙。 </p>
<br /><p><br /> 像本岸这种欲盖弥彰的更名做法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很多项目更名就是为了消除之前的不良印象。但关键是随着案名的更改,问题是不是真的解决了,&ldquo;换汤不换药&rdquo;的做法一旦被购房者识破,开发商的诚信必然会受到怀疑。 </p>
<br /><p><br /> 破解更名谜局 </p>
<br /><p><br /> 敢于将自己改名的事实大肆宣传的开发商凤毛麟角,因为多数更名的背后都有隐情。虽然项目的&ldquo;曾用名&rdquo;确实存在过,但开发商会尽量掩盖这些事实,并给购房者一个全新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属于隐瞒实情,对于买方有着不小的隐患。 #p#分页标题#e#</p>
<br /><p><br /> 普通购房者不像业内人士,能对一个项目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其信息主要来自销售人员和广告宣传。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致电多家更名项目售楼处,几家销售人员都没有主动告知项目更名前的情况。 </p>
<br /><p><br /> 其实只要在网络上搜索一下项目,寻找相关新闻就能让人对项目的过去有所了解。但面对更名的事实,购房者如何能正确判断开发商更名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p>
<br /><p><br /> 据专业人士介绍,更名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地为了耳目一新,不论是曾经烂尾还是销售不佳,抑或是推出新一期产品,这种更名行为的初衷都只能算是外表上的改变;另一类则是因为项目前期有严重问题,并且会长期影响项目,如产品质量、法律纠纷等问题,开发商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只能寄希望于换个案名掩盖真相。 </p>
<br /><p><br /> 对于第一种情况,购房者需要仔细比较项目更名前后有何差别,如果只是更换开发商或产品调整销售策略,并不会有很大的隐患。购房者只要关注好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开发商信誉,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和售楼人员的一面之词,就能作出正确判断。 </p>
<br /><p><br /> 对于负面新闻缠身的更名项目,购买时应格外谨慎,最重要的是要弄清项目原有问题出在何处,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如果销售方对于项目的更名事实含糊其辞,或是有明显的歪曲事实,那么即使抛开项目质量不谈,开发商的信誉也值得怀疑,一旦成交后购房者的权益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p>
<br /><p><br /> 购房者并不一定能完全弄清案名更改背后的来龙去脉和开发商的真正目的,但凡是有改名经历的就应当去详细了解。面对更名项目时要谨记一点:更名绝大多数是为了促进销售,不要只关注表象而忽视了对项目品质的考察。<br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