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30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筝历史探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91

帖子

12

八通币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17
注册时间
08-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就爱玩 发表于 09-2-12 22: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筝历史探索历史探索  
风筝历史探索  
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已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进一步探讨风筝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风筝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关系,对今后风筝的发展,将是大有稗益的。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相传,公元前203-202年,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吹萧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至今留下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据《诚斋杂记》载:韩信准备谋反时“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以量未央  
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在我国古代,风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唐代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而节日的盛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作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从唐代起,我国将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由于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所以,深受历代帝王和劳动人民的重视。《癸辛杂识》载,清明节时,大学也要放假三日,武学一日。顾非熊在《长安清明言怀》诗中,曾记载了唐玄宗姿游踏青的情景,诗云/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茸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在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儿童放纸鸢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此时纸鸢的制作技艺、放飞效果,已有较高的水平,人们“以纸为风鸢”,可放到“高百余丈”的天空中去(见《唐书》)。谈到唐时期风筝,有必要提及一下有关唐代诗人所写的风筝诗)近几年来,某些文章以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燕台》中的予西楼一夜风筝急”和高骄“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方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的风筝诗句,引证为描写唐代玩具风筝的诗,以此说明唐代玩具风筝的发展状况。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上唐诗中所指的风筝,实为悬挂在屋檐下的“铁马”(也作檐马),因用金属片制成,风起而作声,故名“凤筝”(见宅《辞海》“风筝”词条)。据《询刍录》记载,中国玩具风筝的名称源于五代时期,毫州刺史李邺,在纸鸢上装制竹哨,风人竹哨,声如筝鸣,纸鸢由此而得名风筝,因此,将铁马混同于唐代的玩具风筝显然是不对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2 20:36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