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通网摄影频道首页
查看: 6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市杂谈] 靠不住的保障房

[复制链接]

11

主题

39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455
注册时间
13-8-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ushfire 发表于 13-9-3 17:3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

前几天回国参加朋友聚会,席间有个朋友感叹说:“这辈子想在北京买房估计没有什么希望了,不行也去排队申请个保障房吧。”在经济形势疲软而房价却一路上扬的诡异场面一再上演的中国当下,估计还有很多人都有如此的想法。只是,买房不行就寄托于申请保障房来实现自己“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又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先看一篇媒体报道吧。8月9日有媒体报道,自2008年后,北京大部分区县就没有再进行过经适房摇号,有些家庭自2003年开始申请购买经适房,但至今仍属“轮候”。数据还显示,目前北京经适房轮候家庭有9.4万户,限价房有19万户,廉租房有2.8万户,公租房有3.6万户。一句话,买房很难,申请保障房可能更难。

诚然,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依靠市场来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而具有政府补贴性质的保障性住房理当是构建多层次住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新加坡84%的人居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里,香港约50%的居民居住在公营的租屋或政府资助的居屋中。从2010年起,我国也将重点转向了保障房建设,“国四条”提出,到2012年末我国要建成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但是,平心而论,就中国国情而言,寄托保障房解决百姓住房问题根本就不现实。
首先,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1998年实行住宅商品化改革后,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员福利分房”一下子过渡到“要住房找市场”,但一路飙涨的房价硬生生地把中低收入人群抛出了市场。直至2009年,我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开始注重“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但近十年的保障房历史欠账需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还清。其次,我们目前正处于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期,每年至少有1000万的新增进城人员,再加上至少1000万左右的存量非市民身份人员需要市民化。每年近2000万的人口要市民化,其前提就是要能“居有其所”,面对如此巨量的新增住房需求,全国每年400万套左右的新建保障性住房肯定是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这些保障性住房是有很大“水分”的。以北京为例,据中广网报道,今年北京保障房计划新开工16万套,竣工7万套。报道说,十八里店周庄三期定向安置房、大瓦窑回迁安置房二期、石榴庄回迁安置房等项目已开工,朝阳区王四营限价房、昌平回龙观金域家园两限房、大兴区罗奇营二期公租房和定向安置房已竣工。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报道中提到的7个项目,除2个限价房项目和一个公租房项目外,其他的4个项目都是定向安置房和回迁房项目。看明白了吧?也就是说,这些保障性住房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其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大部分都用于了拆迁或者棚户区改造居民的定向安置。而在中国的城市化推进中,城郊的被拆迁居民本来就是受益群体。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子被拆,得个几百万,再来个安置房,这样的保障房根本就不能算“保障”,而是对拆迁补偿的“锦上添花”。
其实,这种“假保障房”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按住建部2011年公布的报告,到2015年,中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0-2012年的三年间要合计建成1200多万套。另外,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考核问责机制,对项目资金土地不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地区的政府负责人要进行约谈。如此大的力度和决心当然是好事,关键是决心有了,资金从哪里来?在问责机制的约束下,各地方政府只好把拆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以及各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内部经济适用房拿来给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凑数”。
我有一个同学在省会城市的大学当老师,自己早就买了150多平米的大房子,去年学校利用自己的地盖了很多号称“保障房”的住宅,只要没有分过房子的老师就可以再来一套。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媒体报道的央企团购房、公务员团购房。在政府的账本里,这些经济适用房都贴有“保障房”的标签。但请问,这跟面向中低收入的保障房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号称建成了上千万套的保障性安居住房,但转身一看,发现身边确实没有几个人住上了真正的保障房。
各地方政府之所以要给保障房“凑数”,也确属无奈。一来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有这么大财力,二来面对滚滚而来不断进城的人员,政府即使有心也必然无力。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给地方下拨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80亿元;下拨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专项资金580亿元;下拨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355亿元,总计也就1000亿元左右。而2013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计划投资是6200亿元,也就是说大部分资金要由地方自己想办法。你说不叫他拿回迁房来“凑数”又能怎么办?
另外,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土地面积很小,人口也不多,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民,实行福利性质的保障房制度既属无奈也具有可行性。而我们呢,既有7亿的城市居民,还有6亿多的农民。就一个池塘的水,要抽干,是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有源源不断的水不断流入,想要抽干,就难了。
因此,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只能是城市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必要补充,而要使其成为主体,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回过头看,保障我国老百姓“居者有其屋”主要还是靠市场。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住房市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是伪市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金保  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6

主题

703

帖子

1

八通币

硕士生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32
注册时间
12-11-8
沙发
梦碎通州城 发表于 13-9-6 09:21:20 | 只看该作者
官商勾结 祸国殃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4-27 13:52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