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789
- 注册时间
- 06-12-20
- 在线时间
- 99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4-8-23
- 威望
- 632
- 八通币
- 6
博士生
- 积分
- 6789
- 注册时间
- 06-12-20
|
日军侵华留下两块石碑 几十年站立在通州土桥
在通州土桥附近,有两块“纪念”1937年丧生的日本侵略者的石碑。多年以来,一直立在京津公路旁边的绿化带里。没有特别的保护,周边却也整洁。这两块石碑,是日军侵华的历史罪证。但到了今天,是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拆除?附近的居民们看法并不一致。
两块记录着日军侵华罪证的石碑站立在京津公路旁边的绿化带里。
两块“纪念”石碑 静静立在路边
这两块石碑,分别是“通州事件棉花关系殉职者慰灵碑”和“满洲电电社员殉职纪念碑”。京津公路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的,两块石碑,就在北侧路边的草丛里。两块石碑并排而立,高度差不多,大约2米多高。周围没有护栏,也没人看管。行人可以走近,可以随意触摸、拍照。附近的居民说,多年来,一直如此。
其中靠东南侧的这一块,正面上方用篆书写着“通州事件棉花关系殉职者慰灵之碑铭”。下方有铭文。虽然被灰色的漆料涂抹过,但仍能看清楚字迹。从铭文来看,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廿六年 昭和十二年 七月”的“通州事件”中,11名“殉职者”所立。落款处,写明在“中华民国廿七年 昭和十三年 七月”所立,也就是1938年7月。由“通州事件棉花关系殉职者慰灵碑建设委员会敬建 建设总署署长殷同撰书”。
旁边的一块,是“满洲电电社员殉职纪念碑”。正面只有上述的几个字,用繁体字由上而下写成。石碑的背面,原有碑文。但已经遭到人为破坏,碑文的每个字都被抠掉,无法辨认。附近的一位居民说,他曾经从背面的碑文上,能看出有“昭和十二年”的字样,并且能看到四个日本人的名字。
侵华日军罪证 记载抗日历史
通过史料记载和附近老人的回忆,我们能够知道,两块石碑所记录的应该是同一段历史,也就是用以“纪念”1937年通州地区发生的“伪政府保安队反正起义”中,被消灭的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当时,通州由日军扶持的傀儡政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7月29日,北平沦陷。同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下属的保安队对日军部队、特务机关发动攻击,杀死日军官兵、侨民等数百人,并俘虏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行政长官”殷汝耕
此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威信受创,迁至唐山。1938年2月,并入北平伪中国民国临时政府。“通州事件棉花关系殉职者慰灵碑”的落款处,写明碑文由“建设总署署长殷同撰书”。此“建设总署”,就是归属于北平伪“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殷同、殷汝耕,就是当时著名的汉奸。
关于石碑中的“棉花关系”,是指日军侵华后,开始修筑京津公路,从通州直到武清。由于害怕中国军民在公路两侧伏击,日本侵略者强令公路两边不能种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只能种植棉花这种矮杆庄稼。日军还派出所谓专家,指导农民种植棉花。待棉花成熟后,强令农民把棉花卖给日军,作为侵华军资。
而石碑中的“满洲电电社员”,即为“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1933年,在长春成立,控制当时中国东北伪满洲国的电信、广播网络。84岁的李大爷自小生活在通州,据他回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确曾有“满洲电电社员”进入通州开展业务,既有日本人,也有汉奸。
拆除还是保留 看法各有不同
两块石碑所在的位置,距离城铁八通线土桥站很近。虽然远离市区,但近年来的开发,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越来越多。附近有很多小区,也有大型超市。
一些居民告诉记者,每天上下班都会看到这两块“纪念”日本侵略者的石碑,感觉到很别扭。“虽然是日军侵华罪证,但就这么摆在街面上,让人觉得不是滋味。”这些居民认为,应该把这块石碑拆掉、搬走。但另外一些居民却觉得,既然是侵华罪证,就应该保护起来。“就在原地保护,周边设置护栏,派专人看管,允许参观。”
不管持何种态度的居民,都认为这两块石碑就这样放在街面上不妥。任凭风吹日晒,任凭随意触摸,总不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