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67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州潞城发现完整汉代时期砖窑

[复制链接]

757

主题

1741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生

Rank: 8Rank: 8

积分
9132
注册时间
11-8-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考古又有新发现。北京市文物局透露,该区域新发现了一座汉代砖窑,内含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直观地展现了汉代时期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D区D-04地块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区域的北部,距离2016年新发现的路县故城遗址约850米,目前正在开展全面考古勘探、发掘工作。该项目用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已完成考古勘探32万平方米,探明各类古代遗迹370处,其中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汉代窑址32座。



​为了保证考古工作不影响建设项目进度,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开展。截止到4月18日,已发掘清理完成儿童瓮棺葬2座,汉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时期墓葬2座,汉代窑址13座,出土陶、瓷、铜、玉石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套)。

从出土的器物来看,汉代墓葬以陶制明器为主,种类多样,主要为罐、灶、俑、仓、盒、奁等。有的墓葬出土汉代铜镜、铜带钩,有的墓葬中出土玉环。唐代墓葬及明清墓葬出土文物的主要为陶器、瓷器、铜钱、铜带扣等。

在发掘完成的窑址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显得尤为独特。在窑室清理过程中,发现窑床有大量烧制完成并摆放整齐的青砖,上下两层交叉摆放,为了更好的烧制,每块青砖间都有一定空隙。青砖的规格与窑址周边多座汉代墓葬用砖规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该座窑址应为周边修建墓葬提供用砖的烧砖陶窑。

半倒焰式马蹄形窑址是北京地区汉代烧砖用的常见窑址形制,这类窑址的窑门一般高度较低,不大适合人的进出,装窑和取出产品似乎另有地方,极有可能就在窑室顶部,在装坯和取出成品时只需将顶部打开,用泥封顶非常简便。北京地区汉代发现数量较多,但在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较为少见,该座窑址的发现,可以很直观的展现了汉代时期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从2018年初到现在,北京市开展的配合各类建设工程开展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达47项(勘探40项,发掘7项),任务艰巨。为此,市文物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调配人员,打破常规,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文物保护工作。这不仅体现了本市文物部门和建设单位共同配合积极落实文物保护法规相关要求,取得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双赢的良好效果,也体现出文物部门在提升北京营商环境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显著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供图/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0

主题

436

帖子

0

八通币

大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059
注册时间
17-8-1
沙发
东北西南 发表于 18-4-19 15:13:4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及北方地区总是能创造古代奇迹,从红山中国第一玉龙到这个通洲汉化砖坟,总是能关起门来牛比。

砖文化是石刻古化的升级版,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升级了建筑结构,而据国内很多考古专家的著作声称中国汉代直到王莽后期才出现了王侯将相的坟墓石刻墓碑,换句话说这通洲汉代墓葬肯定能挖出石刻文字,砖到建军到了地底下,墓上墓下有石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知这个通洲墓葬能挖出多少汉字古墓。

通洲属于汉代匈奴管理地界,匈奴虽居河西走廊,但肯定能给通洲地界带来内蒙阴山式的大量石刻文化,且当时的北方特别是匈奴墓葬有强烈的中亚和西亚特征,肯定有大量的青铜器,而且墓葬肯定具有中亚和西亚波斯或粟特人特点,通洲在汉代属于现在公示的正史里的东胡人影响范围,也就是说不属于汉代的华夏黄河民族居住范围,当时的汉代华夏族是典型的黄河流域民族,华夏人不可能离开水源太远,这也是导致汉代的幕墓葬多是石室的原因之一,当时的汉代从文化或文明角度讲是不能同匈奴人对比的,匈奴人不是今天的蒙古人祖宗,匈奴人差不多类似于今天的维吾尔人的模样或者不是大月氏人中亚人的一支,总之所有中国正史上关于汉化或后面的南北朝代的关于北方古居民的人种问题的内容全删掉了,一律改成黄种人史。

图中墓中有两把骨头,说明现在的造史者变得聪明了,查一下这两把骨头是清代人还是汉化人不难,特别是有没有匈奴人或中亚人基因,找国际公认的古董认证机构认证一下更好,别搞得别人说中国又在造史。元明清以前各朝的北方人有墓葬的传统,同中亚西亚人的习俗是相同的,只是到了元明清三代才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北京人通洲人及东北人肯定不同匈奴种或唐代以前的族群后裔,今天的北京人通洲人东北人同元明清时代的普通北方人一样没有死后修坟的习俗,近代和今天的蒙古族及后代流行不封不树,

通洲砖墓同现在发现的江西海昏侯石墓肯定有相似之处,江西海昏侯石墓牛比得狠,挖出了大量的汉字古董,还有一个皇帝玉印,总之造史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通洲的砖墓无论是汉代还是清代的肯定不是一般人的墓葬,近代和今天普通北方人不封不树,这砖墓肯定有大量的陪葬品,既便盗墓者把青铜器全盗走了,石器或石刻古董肯定还是有的,古人盗墓不可能同现代人比高低,只有古董才能说明墓是哪个时代的,因为汉代历史和中国北方匈奴史同中亚西亚史是有联系的,虽然汉代开始天气大变,气温大降,匈奴人大量西迁,中国河西走廊彻底荒废,但还是有大量的遗迹的,总之这个声称是汉代的墓肯定要有西部人的痕迹,否则说不过去了,元明清以前的中国历史肯定同中亚和西亚史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包括墓葬习俗在内的华夏习俗均带有明显的栗特人痕迹,你汉代墓特别是北方匈奴地区的汉代墓没有精美的青铜器是说不过去的,

说了半天,本人认为这个墓葬还是清代的坟,不可能是汉代的墓。通洲能挖出砖墓,邻近的三河和燕郊文物局要扯皮了,他们向上级要拨资金也要求上古墓旅游项目,因为郊县区也会以习俗和文化必须有堆积为由上项目,否则糊弄不了人了,通洲牛比挖出了汉代的砖墓葬,燕郊三河廊坊不同期也挖出砖墓哪怕是石坟也是必须的,否则说不通了,必须有一个大面积的古代文物堆积区才行,否则如何糊弄蠢人呢?。

还有很多考古方面的常识问题值得讨论一下,总之专业部门要所有人当成愚民了,总有明白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5-2-22 18:2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