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59
- 注册时间
- 15-1-22
- 在线时间
- 41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6-1
- 威望
- 444
- 八通币
- 0
大学生
- 积分
- 2559
- 注册时间
- 15-1-22
|
“中国近年来的器官来源和移植管理更加规范......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指导原则和伦理要求‘中国模式’可以作为整个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示范。”3月13日,在梵蒂冈举行的全球践行伦理峰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代表JoséR.Núñez博士郑重向参加峰会的联合国、欧盟(EU)成员国代表、多个宗教界代表、伊斯坦布尔宣言组织成员、全球多国器官移植协会官员及6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表示对器官移植“中国模式”的充分肯定,倡导世界各国响应中国倡议,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全面推进全球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全球伦理(GlobalEthics)是当代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3年8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讨论、通过并签署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中,对全球伦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全球伦理宣言倡导的“黄金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初由宗教界人士以宣言的形式提出的全球伦理已经超越了宗教文化的疆界,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多学科学者关注的伦理议题。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在以市场经济机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然成为全球伦理的重要内容,倍受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国际顶级峰会,国际组织机构,国际权威专家,器官移植“中国模式”在如此高规格的专业伦理学术会议上得到与会人员肯定和世界卫生组织代表的积极推崇,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也充分彰显了器官移植“中国模式”的深厚底蕴。
----彰显“中国模式”致力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2015年前,中国器官移植界一直尴尬面临世界卫生组织的“三不”政策:不承认临床移植成果,不允许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临床器官移植文章,不同意中国移植专家加入国际移植组织。主要原因是使用死囚器官不符合世卫组织和全球移植界共同拟定的伦理准则。为此,中国政府对器官移植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7年,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器官捐献的来源和公民捐献器官的权利,对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出资质规定,成立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2008年,中国将器官移植医院从全国600多家核减到163家,并严禁外国人来华“移植旅游”。
2010年,启动公民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期间,先后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等30多个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器官获取与捐献的透明、公正与可溯源性。
2014年12月3日,中国庄严向世界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
2015年,中国实现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来源的转型,建立了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完成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依法推进、全面规范、科学发展的历程。
2016年8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席黄洁夫在香港召开的第26届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介绍中国政府的做法和理念。2017年2月,黄洁夫应邀参加梵蒂冈“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首次提出器官移植“中国模式”,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的成果与经验,至此,“中国模式”以一种无可争辩的伦理学的方式登上世界器官移植事业舞台。
国际器官移植界权威专家、伊斯坦布尔宣言监督小组成员坎贝尔·弗雷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政府高层推动的‘中国模式’是一个范本,如果其他国家的政府高层也能有这样的决心,全球器官移植领域会变得更好。”
----彰显“中国模式”倾心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提高生存质量,挽救人民生命,增进健康福祉。”是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宗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器官移植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着眼长远发展,对器官捐献与移植政策框架和工作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了包括捐献体系、获取与分配体系、移植临床服务体系、移植后科学注册体系及移植服务监管体系的五大工作体系,构建了器官转运的绿色通道和信息化的监督平台,器官移植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
2016年,建立了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4个器官移植质量控制中心,将器官移植纳入国家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完成器官捐献4080例,器官移植手术13263例,捐献数与移植数均位居世界第2位,创历史新高。
2017年,中国累计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146例,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超过2300例,16000余名病患受益。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已达3.72,年捐献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即完成了器官捐献移植数量的历史性跨越,器官移植技术和质量跨入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主席南希·埃舍尔表示:“我认为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系统运营的很棒,在器官捐献、移植领域建立了一个安全、有效、透明、公正的系统。这方面中国确实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
----彰显“中国模式”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主管官员何塞·努涅斯曾说:“器官移植就如同一艘船,中国曾经不在船上,这艘船不知道驶向何方。”这就是十几年前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境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蓬勃发展,向世界展现了器官移植“中国模式”的宏伟蓝图。2017年8月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会议上,黄洁夫向应邀出席会议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及国内参会代表宣布:在2010年开始公民自愿捐献器官试点时,全国只有34例,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080例,短短6年间,中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人数增长了100多倍。中国现有器官捐献协调员1900多人,计划在近期增加到5000名。现有器官移植医院是173家,希望今年增加到200家,到2020年,增加到300家。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有近30万,完成器官捐献案例累计超1.2万例,中国有望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更多患者将从器官移植中获益。
应邀出席会议的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前任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顾问弗朗西斯·德尔莫尼克说:“我很有信心,相信中国在未来会保持这种进步的势头,而且也一定能够以公平、平等的方式实现在器官捐献和移植方面的目标,有信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么多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取得的进步,中国器官移植改革模式不仅有效,而且符合WHO和《伊斯坦布尔宣言》的核心精神,所以我认为这是应该在世界各地推开的一个模式。”
“中国模式”中国风范,“中国模式”全球共享。“中国模式”凝聚成的中国力量奏响了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蓬勃发展的最美旋律,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器官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