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城市“野”起来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1724

帖子

4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2
注册时间
13-4-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pr171 发表于 17-12-5 09:3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城市“野”起来
文   海菁=倾倾
1975年我家刚搬到日坛公园西门附近的时候,日坛公园还不要门票,可以骑自行车随便出入。那时日坛公园还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林木蓊郁,野草茂盛,园地大多是裸露的地面,很少被水泥方砖覆盖。那时游人也不多,显得特别幽静。夏夜树林深处的积水里蛙声一片,一派郊野森林的气象。夏日黄昏,很多燕子和蝙蝠在西天门周围上下飞舞,此时总有一位老者带着一帮英姿勃发的少年,在西门附近的广场上练武术,偶尔在园坛里还举办过电影晚会(露天电影)。
后来,渐渐地日坛公园变得精致起来,修了很多小路和供人锻炼的空场,铺的是水泥方砖、条转、花岗石板、鹅卵石。裸露的地面都铺上人工草坪,或种上了花卉。修了人工池塘,建起了儿童游乐场、全民健身园。公园四周的园地被慢慢蚕食,修起了停车场、餐厅、酒吧、服装打包站、鞋类市场、商务会馆,甚至园内的空间也被挤占,修起了瑜伽馆。站在公园内最高的土山上环顾四周,发现公园已经被高楼大厦包围,以前可以看见西山,现在却看不到了。这个也不奇怪,1970年代,日坛公园的位置在护城河外,还属于比较偏远的位置,而现在,却是处于繁华的黄金地带了。
近年来园内的鸟类比以前多了,常见的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燕子、啄木鸟、布谷鸟、斑鸠等,甚至还出现了松鼠这样的小型哺乳动物,而且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比较小的花背松鼠,一种是比较大的灰松鼠。但是游人并没有感到野趣,为什么呢?我想除了空间狭小以及游人增多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工雕琢太重,而人工雕琢越重,就必然离自然越远。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人工池塘,另一个是人工草坪。
1990年前后,日坛公园在西南角修了一个比较大的人工池塘,每到初夏池塘里面都会有很多小青蛙,出于两栖动物的习性,这些小青蛙都聚集在岸边,拼命往岸上爬。可是护岸修得又高又陡,小青蛙怎么也爬不上去,也跳不上去,于是只好趴在陡峭的石壁上,正好被好事的孩子们用抄网捕走。结果是每年夏天公园里都有青蛙,却很少能听到蛙声。我觉得修人工景观时人们不能只考虑美观,而要考虑到为动物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比如池塘护岸至少应该留一面缓坡,或者多留几处通道,让青蛙能顺利跳出池塘,到岸上的草丛里捕食蚊虫,然后再跳回池塘里休息,这样才符合青蛙的习性,青蛙也才能正常长大。青蛙加入到园内的生物链后,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以使公园出现四处蛙鸣的美妙意境。
再说说人工草坪。近年来,城市的公共绿地和公园里都铺上人工草坪。每到夏天,都能见到园林工人在人工草坪里用手拔除野草。野草的生命力非常强,拔除以后,下场雨很快又长了出来,于是工人便不停地拔。很多时候野草拔完了,地也变秃了,弄得公园里很难看。我就问工人:“这些野草长的这么旺,也挺好看的,干嘛要拔掉呢?”工人说,日坛公园是“精品公园”,如果人工草坪里野草多会影响美观,上级部门检查评比要扣分,公园可能被降级。我这才明白,原来是管理规定闹的。
我曾经在日坛公园的人工草坪里偶然发现过几丛地黄,地黄的花是紫色的喇叭花,花壁比较厚,花上带绒毛,小时候在野地里玩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我和伙伴们发现后就摘下来,把喇叭嘴放到嘴里猛吸,就能吸到一股甜味儿,要知道那时候很少能吃到甜的东西,这花里糖份虽然很少,可也能解馋啊。可是没几日草坪里的地黄就不见了,想必是被园林工人拔除了,这让我惋惜了好几天。现在城市里的野草只能在园林局管不到的角落,在条件恶劣的水泥缝、墙缝里才能躲过被拔除的劫难。
种人工草坪实在是坏处多多,得不偿失。首先是种植和维护的费用高,而且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再就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环境变得脆弱。我们会发现人工草坪里的昆虫种类比野草里要少得多,甚至绝迹。昆虫种类少就不能彼此制约,就容易导致单一昆虫的过度繁殖而造成虫害。2005年夏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种黑色的多脚虫在人工草坪里泛滥,公园里的鸟成群飞到草坪里吃虫也没有遏止虫害,于是公园多次打药,效果却不佳,或许是这种虫子有了抗药性。打药后公园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把鸟都熏跑了,树上生了虫子也只好打药。打药多了不但污染公园环境,还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得公园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将使整个城市失去生机。
我觉得实在应该用野草来替代人工草,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个别野草的疯长,要形成一个既适合本地生长、又能够均衡生长,还不用过多管理的野草品种结构。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还节省了经费,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难道园林部门真的就不明白人工草坪的弊端吗?后来一位业内人士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人工草坪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草坪从购买到维护都需要资金,而这就为某些人和部门牟取利益创造了条件。这样的现实让人颇感无奈。
除了用野草代替人工草以外,我觉得还应该适当增加灌木的数量,使城市的植被层次更丰富,这样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此外,为了增加人们的植物学知识,还可以在公园里专门辟出一片地,建个百草园。引种一些适宜本地生长的野花、野草和药材,比如马齿苋、牵牛花、太阳花、野葡萄、雏菊、矢车菊、蒲公英、车前草、紫苏、荆芥、虞美人、二月兰、荠菜、苋菜、刺儿菜、苦麻菜、艾蒿、曼佗罗、地黄、柴胡、金莲花等等,还可以种些向日葵和蓖麻。我想这样一个有着各种各样花草和昆虫的、充满野趣的百草园尤其可以吸引孩子们,可以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就如同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童年时他家后院的百草园一样。或者,也可以搞个《诗经》植物园,因为《诗经》里提到了很多植物,这些植物与先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可以吃的野菜、野果、谷物,有借以表达感情的树木、水草等等。可以从介绍植物知识入手,引导游人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史以及优秀的诗歌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但愿我们的城市和公园能够快快“野”起来,“野”得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使孩子们可以享受到和我童年时一样的野趣,使城市也能成为地球上的生态绿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5-2-6 19:4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