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29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河情怀] 老照片“大运河上的繁华与失落”(组图)

[复制链接]

64

主题

132

帖子

10

八通币

高中生

Rank: 4

积分
642
注册时间
13-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雪莓 发表于 15-9-16 13:47: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代大红桥附近船只

北运河天穆村附近的一段老河道

三岔河口裁弯取直工程现场

民国时期的宫北大街

如今的宫北大街

窑洼木浮桥旧照

如今的三岔河口

1858年,英法舰队驶入三岔河口

  不久前,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其中,天津市内的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段河道流经本市武清、北辰、河北、红桥、南开、西青六个区,全长71公里。其中北运河部分自武清区筐儿港减河与北运河连接处至三岔河口,长48公里;南运河部分自三岔河口至西青区杨柳青镇镇区,长23公里。这是继长城之后,天津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曾沿着北辰区、红桥区的北运河段走访,直到位于金钢桥附近的三岔河口。在对沿途居民的采访中,不时听到很早就有的“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等说法。通过老天津人的回忆,勾勒出大运河民间印象的轮廓。同时,天津市档案馆收藏着一组和大运河相关的老照片,在天津市档案馆近代历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吉朋辉的讲述中,大运河所见证的天津历史,宛在眼前。
  运河上曾有“水上人家”
  在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拍摄于1959年的北运河天穆村附近一段老河道的照片。吉朋辉告诉记者,天津很多居民点和商业区的形成,都和大运河关系密切,天穆村就是如此。
  吉朋辉说,早在元代,那段运河就已经存在。14世纪初,元武宗从西部、西南地区迁人过来屯田,再加上有沿着运河自发或者从事运输的人到此,该地区逐渐形成了聚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人穆重和跟随燕王扫北,立下大功。他的两个儿子曾帮燕王在运河上运粮,后定居在此,成为当地大户,把村庄改名为穆家庄。后来穆家庄与天齐庙村合并,就成为了今天的天穆村。
  “西青的杨柳青、静海的独流镇、武清的河西务,其兴起都和运河有关。”吉朋辉告诉记者。之后,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清代大红桥(大运河上桥梁)附近的照片。照片中的河道几乎被船舶挤满,背景中的桥上也是人挨人、人挤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吉朋辉告诉记者,照片中所示的位置是子牙河和北运河的交口处附近,之所以繁华,是因为子牙河通向河北腹地,从河北运来的货物,无论直接到天津,还是通过天津往外运,都要经过交口处的这个码头。“照片上的船都是运货的船,运送的有粮食、棉花、布匹等。有的船有篷子,那是‘水上人家’,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直接生活在水上。船虽然不是很大,但对一个小家庭来说足够了。当时民间的船可以运货,官府运粮的漕船也可以带货物,但得交税。”吉朋辉说。
  民间歌谣记录三岔河口繁荣景象
  其实,在天津,因运河而兴盛的地区,最典型的非三岔河口莫属。
  据《天津卫志》记载:“三岔河在津城东北,潞(南运河)、卫(北运河)二水会流。潞水清,卫水浊,汇流东注于海。”这段记载表明三岔河口是南运河、北运河、海河的交汇处,曾经位于天津城东北隅。然而,如今三岔河口的位置则在金钢桥附近,与《天津卫志》记录的位置并不相同。
  吉朋辉说,这是因为1918年,天津旧三岔河口曾经进行过一次裁弯取直工程。他拿出当年的地图向记者讲解:“原来北运河在进三岔河口之前,往东绕了一个大弯。河道弯曲,既容易积水又影响交通,所以1918年海河工程局组织进行了这项工程。当时南运河也裁掉了一个弯。这样,新的三岔河口就在金钢桥附近形成了。”
  “三岔河口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从南边经过大运河往北运粮食的漕运船和从渤海经海河再到北运河的海运船,都要经过三岔河口,所以三岔河口是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吉朋辉说。而民间的不少歌谣,也反映出了当时三岔河口漕运的繁忙景象:“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
  吉朋辉告诉记者说:“海河的水比较深,北运河的水比较浅,所以南来北往的船要在三岔河口换船。船工在这里休息,也做交易,天后宫附近的宫南、宫北大街的形成与繁华也都与此相关。还因为南方来的水手比较多,他们都信妈祖,所以建了天后宫,祈祷妈祖保平安。”
  于是,在三岔河口地区,货栈、商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估衣街、大胡同、北大关等成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华商业区。在民间,也有歌谣反映了那时的场景:“南斜街,磨盘街,毛贾伙巷锅店街。乐壶洞,缸店街,竹竿巷南针市街。北大关,大王庙,河北大街龙王庙。聂公祠,小石桥,北营门外大红桥。芦子坑,老铁桥,大胡同子金家窑。狮子林,望海楼,三岔河口水东流。”
  建有天津第一座钢结构桥梁
  对于吉朋辉所说的“水上人家”,现年83岁的刘根生老人有着深刻的记忆。刘根生生活在红桥区,他记得1939年天津发大水时,“那些有船的人家就划着船干起了运输的营生,有的还兜售商品。他们中很多都是渔民,平时吃住都在船上。那年我们全家躲在亲戚家的一幢二层楼上,我曾经和父亲坐着渔民的船去舅舅家。我记得,我们乘坐的那条船,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且收拾得干净、整齐,但船上还是有很重的鱼腥味。他们家的小孩儿当时还没我大,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但已经能熟练地摆弄捕鱼的用具。”刘根生说。在西于庄附近的住户贺先生告诉记者,曾经的北运河中,能看到在阳光下跃起的大鱼,“养活了很多人”。
  “大红桥”老照片中那座彩虹形的桥,也极有来历。吉朋辉说,那个地方本来是一座木桥,1887年,李鸿章建了那座桥。那是天津第一座钢结构桥梁,基座为石头,拱高50米,以方便船舶进出,“原本,李鸿章没想把桥建在这儿,他第一考虑的是现在金钢桥的位置,但当时那里有一座可以开启的木浮桥,叫窑洼木浮桥。后来考虑到那附近过往的船只比较大,怕钢桥影响通行,所以没有在那儿建。”
  乾隆帝曾为三岔河口写诗
  除了见证天津的繁华,三岔河口还见证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吉朋辉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858年英法舰队驶入三岔河口的老照片。据吉朋辉介绍,这情形是当时英法舰队中有人画下来的,档案馆收藏的老照片是翻拍的。“这是老三岔河口北岸,岸边有三个著名的建筑,分别是海河楼、崇禧观、望海寺。清朝时,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崇禧观、望海寺,每次来天津都要去,后来他在附近建了海河楼。”除此之外,因深感三岔河口地理位置重要,他还御笔写过《西沽二首》:“西沽三水汇流处,南北运河清贯中。徒时堤防宁有是,要当善道备宜通。”“郡城清晓返巡銮,逶迤西沽策马观。行过烟村大堤接,御舟早已候河干。”他一定想不到,多年之后,这里被入侵者当成了司令部。
  如今,崇禧观、望海寺已不存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也早已成为过往。站在金钢桥上遥望,河水静静流淌,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不远处的“天津之眼”、堤岸休闲区、大型邮轮以及在河边休闲、垂钓的市民,见证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与繁华。
老照片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res07_attpic_brief.jpg (47.97 KB, 下载次数: 87)

res07_attpic_brief.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

主题

1万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24700
注册时间
09-5-23
沙发
wj1954 发表于 15-9-22 09:28:10 | 只看该作者
  据东关的任老先生介绍:东关靠运河吃饭的斗子局在民国时期共有十二家,四满、四回、四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0

八通币

社区乞丐

积分
-10
注册时间
15-11-6
3#
那都不是事儿 发表于 15-11-6 18:34:11 | 只看该作者
清朝时期通州河东岸有什么大的机构吗?所有的机构都在通州城内?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6 收起 理由
阿呆他爹 -1
时代之父 -1
14#小熊_ -1
棍子们的爹 -1
小梁子! -1
德胜门外后老爸 -1 旺狗傻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1万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24700
注册时间
09-5-23
4#
wj1954 发表于 15-11-16 13:03:10 | 只看该作者
  东关的老粮食市儿养活了那里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3 23:36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