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62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杆方法详论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15

帖子

31

八通币

博士后

高能社团

Rank: 8Rank: 8

积分
13536

狮子座(7/23-8/22)

注册时间
07-1-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筒会儿 发表于 08-12-21 07: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著:BCA 講師,Tom Simpson

編譯修改:Joey Chou

-----------------------------------------------------------

球為何會跳

大多數的球友並不瞭解,其實在我們打球的時候,母球在很多狀況下是跳離桌面而球友們並不知道。因為球台上的布面並不是完全平滑的,所以基本上母球是浮在球台上的。而當我們擊球時大多數在這種狀況下其實都是將母球往下壓的。而由於母球所受打擊力量壓向布面,當壓到底而母球無處可去時就會以相同的角度往反方向彈上去,用簡單一點的字眼來講就是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這樣球友應該有一點點概念了吧。

而利用這個原理,當我們跳球時球竿跟檯面所呈的的角度越小,則跳起來的角度越小。同理可證球竿角度越大則可以使球彈跳的角度越大。而越用力的話則彈跳的距離越遠。而跳球所得到的結果則是由球竿的角度,擊球的強度,出竿的犀利度以及所使用跳竿的品質四大要素所決定。


------------------------------------------------------------

飛鏢擊球法

其實雖然球友們常常在轉播節目裡可以看到一些選手以一般握竿的方法來跳球。但是那種跳球法所能得到的角度有限而且不容易學習,在後面將會說明為什麼。而在這裡我們可以試試所謂的飛鏢擊球法來練習跳竿,相信各位很容易都可以做得到的。而一般來講,我們建議這種擊球法適用在你需要母球在角度20度以上的跳球所使用,也就是說它更適合需要相當大角度的跳球。

在需要較低角度跳球時,我們仍然可以使用一般的握竿法,而所要做的只是將手腕角度抬高,而拉到最高點仍然不行時只有請大家把腳跟抬起來了。

而有些球友在練習後應該會發現,跳球專用竿(一般市販較好的短竿)應該很容易在球竿呈45度時輕輕鬆鬆的讓母球跳起來。


圖一


圖二


在上面的圖一以及圖二裡都是45度的擊球姿勢參考照片,而在這裡也列出幾點飛鏢擊球法以及一般握竿擊球法之間的差異,請各位可以做個比較:

球竿角度:請仔細看圖一,我們可以注意到球竿是以相當完美的垂直角度垂直於球檯而且可以輕易的瞄準到母球正中央。而且也請你注意到擊球者的眼線瞄準線。擊球者所能看到球的範圍就像是我們一般擊球時所能看到的視野相同(包含子球與母球)。而當我們如果以一般握竿法跳球時,在球竿角度越高便月可以發現是相當困難做到這一點的。而飛鏢擊球法則可以讓我們以很輕鬆的角度來進行擊球的動作。

站立姿勢:跳竿時所用的姿勢其實應人而異,不過我們可以參考圖一的姿勢。利用這種三七步姿勢的話很容易可以使竿子從下顎底下滑過而易於瞄準,就像是我們平時在打球一樣。不過這還是需要球友們自行練習以便找出最適合自己而且最舒服的姿勢才是最好的。

握竿:圖一以及圖二的握竿法是標準的飛鏢擊球握竿法。這種握竿法僅僅用拇指以及食指握住球竿。有些球友也許認為用3根手指會比較舒服,不過這也都無所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下面兩點:

握竿越輕越好(越輕所得到的跳球效果越好)

出竿須隨竿出去而不要試著把竿子用力停下來

架竿:架竿是相當重要的,不夠穩定的架竿對跳球時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大。在這裡我們建議使用如下圖所示的開放式架竿法


瞄準:瞄準的方法也是許許多多因人而異不過只要是球友自己覺得好就可以了。而標準的方法當然是建議球友先試著將球竿保持水平並人往後退仔細看好球路後站到定位,此時得將球竿垂直拉起成為架竿姿勢。總之不要操之過急才是正確的方法。

撞點:在跳竿擊球時需將注意力放在母球撞點上一直到球竿擊出為止(與一般打球時不同的是,有些進階的球友在打球時會把眼睛的焦點放置在子球上)。我們要注意的是,在舉竿跳球時母球的撞點相當相當的重要。如果我們打擊得偏左或偏右都很容易失竿。而打得太下方時會造成"二次撞擊"的犯規。而打得太上方時母球則會被卡住根本跳不起來。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請記得要打擊到正中央(以視點的角度來看)。當然我們也會想試著練習跳球後的推竿以及拉竿,但是請將中竿練習好後再練習也是不遲的。

當母球與被跳躍球距離在兩個球以上時45度是最好的角度了。請勿將球竿置於灰色位置以免導致跳球失敗。


當母球與被跳躍球距離在一個球或是兩個球的時候75度是相當好的角度。


當母球與被跳躍球距離在一個球以內時則需採用85度將近垂直的角度了。這種球並不好打,需要以較輕而紮實的力量打擊。如果跳竿太硬者請勿使用而且也請初學者不要嘗試以免不小心破壞球布造成損失。


隨竿:一般在打球時,一個好的打者在擊球後竿子隨著母球出去約4到6吋,但是跳球並不一樣。一支好的跳竿重量大約跟一顆球差不多,只是稍微重一點而已。由於跳竿輕所以在跳球時並不會壓制住母球而使母球彈跳不出,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支好的跳竿大約是跟一顆球重量大約相同的原因。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握竿不能太緊的原因,因為我們不希望竿子會阻擾到球的進行。如果我們以一般握法則會太緊而絕對無法跳出較大的角度而且容易失敗。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用飛鏢擊球法想像成像在射飛鏢時的感覺就沒錯了,只要輕輕地…

兩種出竿法:目前跳球出竿法有分成兩大派(聽起來像是武林派系似的)。有一個派系是使用手腕的力量跳球,而另外一個派系則是認為以手肘力量擊球會得到較好的效果,不過各位球友想進到那個門下都可以,只不過站主建議兩者都試試看在找出適合自己的打法。

手腕出竿法:首先要將手腕放輕鬆,就像是我們在做柔軟體操時甩手腕的感覺一樣,而只以手腕的甩動來擊球。當然,想要擊出較遠的球的話出竿速度就得加快並稍於手肘的移動。

手肘出竿法:這種出竿法講解起來其實對國人並不難,就是把手掌握竿的方式以類似毛筆的拿法握住,而只以手腕的邉觼碜鰮羟虻膭幼鳌5?且?⒁獾降氖牵?话銇碇v手肘出竿法很容易用得力量太大而母球不太容易起跳,請小心學習。

最高指導原則:請各位球友牢牢記住兩點。第一點是要想像成像是在射飛鏢一樣的輕鬆,千萬不要當成是在衝球,那是絕對的錯誤。第二點是要容許球竿撞擊母球後球竿震出母球直徑外,這才是正確的。

正確的球竿震動狀況




------------------------------------------------------------

如何練習跳球

如果您有能有一塊撞球桌布的話就會必較容易練習的。因為目前國內有些球檯布相當薄而且跑得相當快。而這種球布是不太適合初學跳球的人練習的,因為很容易大概就灰心無趣了。所以如果能夠墊一塊布再練習的話你會發現真的是輕輕鬆鬆的起跳了。

其實對初學跳球的球友而言,站主建議您可以先試試看跳銅板或鉛筆之類高度較低的東西,因為這樣很容易就有成就感了。而當然你也可以把銅板越疊越高,你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功力越來越深厚了。

如果在練習時你發現球根本跳不起來,首先你可以試試看把握竿放輕鬆一點或者角度放低一點,最重要是一定要專心試著打到球的中心點,但是絕對不需要用力。請學習者要有耐心,因為這是你一項新的技巧,而且一定會成功的。

如果球有跳起來但是跳得不夠高,此時你可以試試看增加速度或者是加大角度。但是一旦用力就會越容易失去準確性。準確性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你學會跳球以後,你會試著去想控制它的落點而調整力道大小,所以請勿操之過急,慢慢一步一步來。

當你完完全全的學會中竿的跳球以後,你就可以開始試試看跳推竿,跳拉竿,甚至下塞。由於球竿是抬起的所以我們在跳推或跳拉時都只需要打擊距離中心點約半個皮頭的距離就可以了。但是請注意再練習跳推時角度要小於45度以免卡住球。

跳球能好到什麼程度呢?一個學習成功的球友加上一支好的跳竿是可以將母球跳過子球而且兩者只有相距一個巧克的距離而已,信不信由你了^_^


------------------------------------------------------------

希望上面關於跳球的技巧能對球友有所幫助,將來還有機會的話,會再推出其他的單元,也希望各位球友給予意見及建議,吾當虛心接受

Joey Chou 2000/4/17

转载于TBAC Shopping Mal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0

主题

220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153
注册时间
10-6-9
沙发
dinghaha 发表于 10-6-9 14:15: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讲得挺详细的.











--------------------------------------------------------------------------
通州 贵友 大厦 5层,索尼 授权 专卖 店!索尼 电视 9.5折 让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118
注册时间
10-9-9
3#
丿風雲丶 发表于 10-9-10 20:46: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很不错!!看起来会有用的!!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5 08:29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