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106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色菜品] 龙嘴大铜壶茶汤

[复制链接]

3

主题

19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148
注册时间
1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jmsf 发表于 11-12-14 15: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到龙嘴大铜壶茶汤双节活动期间(2011-12-20至2012-01-05)试运营,
欢迎新老客户来店品尝!
地址:通州区玉桥西里柳岸方园底商52        电话:010-52101967网址:http://www.bjmsf.c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9

主题

23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66
注册时间
11-12-15
沙发
昨天还没来 发表于 11-12-15 11:33:42 | 只看该作者
嗯???我来给你上一课吧:victory:茶汤
    茶汤茶汤相传源于明代,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如今,茶汤主要有山东茶汤和北京茶汤两种。其中,北京茶汤更是传统风味小吃,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除此之外,还有几首歌曲也取用了这一词汇。

  山东茶汤与北京茶汤不同,山东茶汤采用五谷之首——小米制作,在冲熟后再撒上芝麻,  茶汤壶
味道醇和,弥香四溢,营养丰富。与济南的粘粥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而山东茶汤是山东的名吃,也是传统食品。如今,山东茶汤已经走向世界,山东著名品牌秦老太出品的茶汤,现已出口多国。如今,除了小米,还有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制成的茶汤。
北京茶汤
基本介绍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特点
  北京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  
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图中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文化底蕴
  看过《四世同堂》电视剧的观众,都会记得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北京小吃冲茶汤的在吆喝。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的造型,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花球,显示它的古雅。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盛水的大铜壶有40公斤重,冲茶汤的手艺人不仅要有劲,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一般都掌握不好,因此需要下大功夫练。清宫光禄寺的御膳房内就列有茶汤。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 《吕氏春秋·本味》载:“饭之美者……阳山之穄,南海之糜。”秦代李斯《仓颉篇》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糜形如小米,色淡黄,磨粉可作糕。中医认为其味甘,微寒,可止泻,利烦渴,除热,治咳,逆上气。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但不知还能品尝到真正新糜子面为原料的茶汤否!
李记茶汤
    李记茶汤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现在茶汤李在全国各地已开了多家分店,百花快餐的北京天桥茶汤李分店已有七年的历史,茶汤的原料均由北京天桥茶汤李总店供华货,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天桥李茶汤。   经营此业的多兼营藕粉。   旧京,卖茶汤、油茶的有三种形式:   一是挑担走街串巷的,每逢春秋两季午后3—4点钟沿街叫卖。其提前是个紫铜大茶汤壶,壶为双层,外层加水,里层烧火,壶底座贮存木炭和一双火筷子;担后是个大木桶,挂着水舀子,木桶上放个小屋顶形的长木条,里面放碗、匙子、糜子面、油炒面(油茶)、藉粉,还有一罐红糖。有买主时,现以小瓷碗将  茶汤壶
糜子面或油炒面用少许开水调好,再到前头将铜壶搬起,提得高高的一冲,以小铜勺猛搅,待搅成糊状,递与顾客。   二是设茶汤摊,多半是在庙会上。其摊案以桐油涂面,长约丈余,案前设长凳,案上陈放玻璃盒两个,盒内分数格,盛面、糖和果料。盒后放彩色小碗数十个,小铜勺多把放一罐内,案后支一大紫铜茶汤壶,沸水滚滚,壶盖、嘴、肚处镶黄铜花边和图案,有案净、碗洁、壶亮,颇能引人食欲。   三是开设于大街的店铺,门口以大茶汤壶为招幌,店内设座。每天正、二月代营煮元宵。至于面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稠粥,盛到碗里后,再用细筷子将事先以炭火或油调稀的芝麻酱,来回往粥上一丝一丝地抡,抡匀抡满后,再撒上一层芝座盐儿、干姜(同姜)粉,确也咸中有味。此为当年穷苦市民的一种经济小吃。
北京风情
  “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这首《都门竹枝词》勾划出了旧京街头小吃的多样化。虽然茶汤、面茶都叫“茶”,但却不是同类小吃。   “茶汤”明、清时已盛于北京,明代皇家茶点,民间仿而效之。将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冲成。与其同类的“油茶”则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再加入开水。   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的“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
茶汤做法
  原料:糜子米500克,红糖2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0克,金糕丁、青梅丁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50克开水和10克凉水搅和一下,再放入1/10的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子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以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红糖20克、白糖10克和糖桂花1克。也可再撒些金糕丁、青梅丁之类的食品。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特点:本品质地细腻,味道甜香,系北京茶食小吃,回民风味。因将碗翻扣过来而茶汤不洒,故有此“扣碗茶汤”之称。   茶汤有两个特色:一是烹调方法特殊,用开水冲的方法将茶汤冲熟;二是用具特殊,使有一把铜制大茶壶,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将燃煤放入膛内,把水烧开,即可用以冲熟茶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9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148
注册时间
11-9-2
3#
 楼主| bjmsf 发表于 11-12-15 11:37:47 | 只看该作者
:L真是的,这个我们知道,只是试营业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5-1-19 10:1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