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6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服丧

[复制链接]

1068

主题

5504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109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9 16: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殡这天晚上“谢知”,就是请所有帮忙的人吃一顿饭。吃“谢知”饭有酒量的可以随便喝,能喝多少喝多少,以不醉酒为度。对丧主儿来说,死者已入土为安,办得四平八稳一切顺利,身上也顿觉轻松,即使有人喝高点儿也不算回事儿,毕竟是细枝末节,无所谓。
“谢知”的另一目的是结账,收多少份子钱,由账房儿连钱带账本一块交给正丧主儿。账房一般有两笔账,一是收进,二是支出,“大了”在了事儿期间需要用钱,没必要找丧主儿本家儿,直接从账房支取,支多少要记清楚,然后和收多少对账,不能有错。一旦弄错则无法交待,弄不好账房先生自己还要搭点儿,笔者就搭过三十块钱。
这份子钱跟借来的差不多,今后要按账本上的数字如数给人家随回去,弄不好比账本上的还要多点儿。“大了”将各项开销给丧主报账,杠夫多少钱、纸活多少钱、雇车雇人多少钱、租赁家伙多少钱、菜肉多少钱、雇厨子多少钱、赏钱多少、烟酒钱多少等等,将有证明的条子交给丧主儿,没有的凭“大了”一说儿,一般肯定高点儿,但也不会大离格儿。
结账时所有儿子都在场,如果是大家出钱办丧事儿,或者根本没分家,趁此时“大了”、街坊、邻居都在,心明眼亮有证人,大伙儿把钱物一分。哥儿几个合着办的丧事儿,倒是好分,三一三十一,每人平均一份,包括钱、供品之类。过去的馒头供,加起来真有好几麻袋那么多,不分也糟蹋。要是弟兄们没分家就有点麻烦,这种情况绝大部分钱物不分,归大家共有,分的是各房媳妇娘家的钱物,谁娘家随多少钱份子、买多少供、挂的那块帐子要分给人家,原因是她娘家那边儿有红白喜事儿由她们自己去随份子,总柜上不管。
账好结,可不好分!真富的好分,谁都不在乎;真穷的也好分,本来就没嘛儿,一共也没多少东西;不好分的是“小焖子户”,说富不富,说穷又有几个;赶上哥们多,再有一个半个厉害媳妇,那是非打起来不可!弄得谁都头疼,笔者没少碰上这种情况。
出殡以后,如果有祖庙,就要准备将死者的牌位放进祖庙,没有祖庙有祭祖图则在图上加上死者名字,再画一个象征性牌位,这种图笔者见到过,始祖以下同样按左昭右穆排列,就是缩小在图上的祖庙或坟地。
孝子在殡后三天内不能出门儿,怕遇上邪祟,实际是让他们休息休息,缓口气,准备第三天圆坟儿,这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比较人性化。
圆坟儿也叫“暖墓”、“暖坟”,是诸礼中“虞祭”的遗意,但与《礼记》所载有所变通。圆坟儿这天,儿子(一般是长子)拿个拖地家伙儿,夜里三四点钟到墓地叫门,绕着坟左转三圈儿右转三圈儿,大概是左右两扇门都得开开吧?一边转嘴里一边儿喊:
“天门开,地门开,爸爸、爸爸开门来。”
转几圈儿叫几圈儿,似乎这门就打开了。
夜里叫门也有说道,据说活人在阳间、白天出去;死鬼在阴间、夜里出去;一过清晨五点,鬼门全部关闭,因为天很快就亮,要把天地让给活人,只有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鬼才能开门,这纯是吓唬人的说法儿,也没什么意义,不过,真有给吓出病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早秋季节,有个胆儿小的人夜里三点多钟去叫门,那时是大集体、生产队,专门有人看青下夜(也叫护秋),就是那种“冬打更、夏看青”的人,平常不务正业,生产队拿这种人没办法,让他们看看青,就是看看快熟的庄稼。
那天夜里正好这个看青的人路过这片玉米地,从新坟旁边经过,看到一个黑影儿,认出他是来叫门的,闪在一边准备和他开个玩笑。当时快熟的玉米一人多高,黑压压几十亩地一大片,轻风吹在玉米叶子上,真仿佛是鬼魂窃笑或从四周伸出无数利爪!再加上齐腰野草鲜土新坟,胆儿大的都发毛,更别说胆子小的了。
哆哩哆嗦地正喊着天门开、地门开,爸爸、爸爸开门儿来,突然听到坟墓里一声答应:“唉,你等着!”叫门的人扔下家伙一溜烟儿地跑回家,汗出得从上衣往下滴水。从此病了三个月!怎么也看不好,不想吃不想喝人瘦得皮包骨头都嫌重。最后,那个看青的人觉着这玩笑开大了,别再要一条人命,把实话跟他一说,病是好了,差点打个大架!要说这迷信真是害人不浅,还天门地门,哪有啊?
叫完门回家,天亮以后大家一起圆坟儿。所谓圆坟儿就是把坟头儿堆起来,用铁锹拍成一个多半人高的圆土堆,上尖下圆,用一根缠着白纸的秫秸折一个方型门框架子插在坟上,这就是死者灵魂出入的家门。然后供上熟猪肉、烧饼、馒头之类,最后把下葬时长子拿来却没烧的招魂幡和剩下的纸活、纸钱一起焚化,圆坟儿就算结束。
圆完坟,正式进入守孝期。古代要求儿子等服“斩衰”服的人守孝三年,孔子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礼记·三年问》)看来守孝三年与人出生的前三年有关,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道理,不管这句话是不是孔子说的。
通州及周边地区,对守孝的要求并不严格,即使在前清时真正守孝的也仅止是穿“斩衰”服的人,而且还不是所有服“斩衰”服的人都穿够规定的时间。“齐衰”服以下,一般出完殡自己就“释服”,基本没人再穿,个别亲属保留白鞋或白腿带子,但那已和守孝相去甚远,可见通州地区居民重活人而轻穿孝。
中原汉族,早于西周时期就形成了一整套的“五服制度”,这是对亲属服丧的规范。其实,稍一留心就不难发现,“五服制度”与西周初年大分封时的五等爵位不无关系,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五种爵位的分封按血缘关系远近确定封地的大小。封赏功臣,视功劳大小给予以上五等待遇。周王亲属既然分封到土地,那么给周王服丧就是他们的义务,而没分到土地的人自然不必尽这个义务。就是说这种服丧制度反映的是权力与义务,后世以此为标准,衍生出“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律,实际是从法律上确定了这种制度。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曾有许多政治、经济、土地、军事制度实行一时或一段较长时间,却在一次次历史动荡中发生无数次巨变。惟有“五服制度”从未发生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说明丧葬习俗在文化中是最为稳固的基因。这种制度影响深远,不但用来解决纠纷也是判定法律牵连的根据。宋代官制规定,同一地区五服之内的两个人做官,其中一个人要回避,这是对政治的影响。另外,中国人以家、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与五服制度密不可分,迥异于西方以个体个人为社会主要结构的社会体制。
五服即五种不同的衣服或说孝服,五种在特殊情况下有特殊含义的服饰,特指丧葬和守孝时所穿服装,以粗细、颜色、做工分为五个等级。
“斩衰”服最粗最糙,用生麻制成,上下不缉边儿,粗线相连而有缝儿,戴麻冠穿草鞋,一般只穿白鞋,真假的有根拐杖,象征不吃不喝、形销骨立、风吹即倒,实际谁也不这么干。穿“斩衰”服的人是死者的儿子、未出嫁的女儿、妾等,特殊情况下长孙也穿。
“齐衰”服用熟麻布,下摆缉边儿,为祖父母、胞伯父母、胞叔父母、未出嫁胞姑、胞兄穿这种丧服,妻子为丈夫也穿这种孝。
“大功”服,所谓大功服的功字,就是功夫的功,是说这种孝服用的功夫比较多,一般用粗白布制成,此服是为堂兄弟、未出嫁堂姐妹而服。已出嫁的女儿也穿这种孝服,这是因为女儿在婆家不能常穿着孝服,所以孝服从轻。
“小功服”比“大功服”用布又细一些,漂白布居多,一般和“大功服”差不多,哪儿找那么多差距明显的白布啊?“小功服”给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出嫁的祖姑、堂姑、已出嫁的堂姐妹、从堂兄弟、未出嫁的从堂姐妹等人穿服。
“缌麻服”用多少有点缌麻的细布,民国以后多用细棉布或漂白布,为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服。至此五服亲尽。
以上即是穿孝的五服制度,从“斩衰”到“缌麻”共五等,也称五服八等,就是说:五服之内,穿孝有八个等级层次。穿孝的基本顺序是从重到轻,血统上从近到远,服丧时间长短照此办理,与丧服相对应。
五服中“斩衰”服最重,按过去规定,儿子穿白孝一百天,这期间不剃头、不刮脸、不洗澡,一切等过百日再说,一百日后可穿便服。按过去的法律,“斩衰”服必须服丧三年。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礼记·三年问》)即使是当官儿的人也要回家守孝服丧,叫“丁忧”、“守制”,服丧期间,第一年穿白,第二年穿灰,第三年穿青。
后来修订服丧时间,九个月算一年,三年变成二十七个月,守满二十七个月即可“释服”,也叫“除服”,就是脱下孝衣的意思。“释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要向先人解释明白,然后才能脱去孝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古代还要求儿子“庐墓”,即在墓地搭一间草棚居住,朝夕祭奠,陪伴亡人。在东汉,这是孝的重要标致之一,坚持“庐墓 ”陪半亡灵的人,可以被举为孝廉而做官,因此出现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东汉末年,赵宣居于墓中二十多年,一时孝名远扬,太守陈蕃亲去拜见,却见他五个儿子都是居丧期间所生,陈蕃大怒,立即将他送监治罪,闹了个大笑话,至今仍为笑柄。按要求,守孝期间不吃肉、不饮酒、不行房事,这是最基本的标准。笔者曾听一位老年妇女说:“过去,守孝期间儿媳妇怀孕,婆婆真照嘴巴子上抽!”真是!总是妇女倒霉,怎么不抽她儿子呢?
“齐衰”服本应一年,后改为穿白孝六十天,服九个月丧;“大功服”应服九个月,改为穿白孝四十九天,即穿到七七、服七个月丧;“小功服”应服五个月,白孝穿到五七,就是三十五天;“缌麻服”则服丧三个月,白孝三七二十一天。规定归规定,实际上自古以来“齐衰”服以下的丧服就没人认真服过,大体都是出完殡一脱了事。
圆过坟以后就是五七烧伞,这是出嫁女儿的活儿,一般是长女,为什么说是女儿的事儿呢?这里有个原因,仍和妇女双管双属有关。女儿要为父母服丧,这是娘家管,但她每天生活在婆婆家,你常穿着丧服叫什么?又不是婆家死了人,时间一长肯定不行。这是归婆家管,为了调和两家在丧服上的冲突,本着“养女儿贱”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调整:出嫁女儿为生身父母只穿“大功服”,并将穿白孝的时间又降到五七,即三十五天,到五七这天女儿即“释服”脱孝。为表示尽一份孝心,女儿给父母送一把伞,让父母挡挡风雨,这就是五七女儿烧伞的说道儿。
另一版本跟包拯有关,据说他死后做了阎罗王,五七这天正好是他坐殿。他生前没有女儿,特别喜欢女孩儿和花草,亡人如果用花篮儿伞把身体遮起来,让老包以为是个少女,就能很快过五殿阎罗这一关。这才纯是附会,而且时间较晚,包拯是北宋时人,他和北宋以前有什么关系?不足征信!
第一说尚可,女人出嫁从夫,在婆家没有经济地位,糊把伞包几个饺子还算勉强,让她多拿祭品她没这个权力,她使什么东西上供?婆家能给她出钱买吗?所以,她脱孝服只能亲手糊把伞,包几个饺子到坟上祭奠一番,是那么个意思表示表示。所以,五七烧伞没多少内容,只有一把花篮伞和三小碗儿饺子,每碗儿三至五个。一般情况是,女儿直接去墓地,很简单地烧完伞上个供,根本不回娘家,由墓地直接回婆家了,这也合乎古礼儿。供品比较寒酸,不好意思回娘家,本来就没多少体面,所以还是赶紧回去的好。
不过,女儿的花篮儿伞,早已经不用自己糊,可以到扎彩铺去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2 18:28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