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9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出殡

[复制链接]

1068

主题

5504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109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9 16: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约在第二轮儿席时,孝属们就要先吃,因为等着他们封灵呢,要不怎么说时间太紧呢。孝属封灵的同时,第三轮第四轮席接着坐,等所有人都坐完席吃过饭,封灵也快接近尾声,不耽误出殡。白事儿坐席不像红事儿,一般出殡前不能喝过多酒,不能耗时间,否则误人家正事,丧主儿又不能说什么,那就有点讨厌。一旦有这种人,“大了”就要说话催促:“差不多得了!晚上再喝,还有事儿呢!”
封灵时所有孝属不管远近,不管天冷天热,此时全部披挂上阵,该穿什么穿什么,一点不落。除姻亲外通通跪在棺材两边儿,男左女右,儿子在前、侄子在后,再后面是孙子、重孙子以此类推,右边女性也一样。跪在两边儿最前面的是长子、长媳,如果长子已经死了,则是长孙、长孙媳,长孙未娶由长媳一人代理。跪灵只有血亲跪,其他人不跪或可不跪,比如外男外女,外孙、外孙女。从这阵势上就可看出丧礼中贯穿着长子继承制的理念,无论怎么将就,也是长子一房,其他人没多大事儿。
灵桌上早已摆好装“噎食罐子”的食品,如点心、水果、肉类、一张“财饼”等等,总之冷热素荤什么全有,两根秫秸棍儿当筷子放在盘子上,“噎食罐子”或瓷或陶近代也用罐头瓶子,玻璃的,罐子放在一个漆盘儿或茶盘儿里,长子或长媳端着,由“大了”或管事儿的人主持,听锣鼓点儿一响,“大了”扯开嗓子拉长声大喊:
“封……灵……啦……孝敬们(或说:穿孝的)上前来啊……”
参加封灵的人即使不跪也已经在周围等候,“大了”按亲疏远近喊人,从关系最远的人开始,从血统上说,姻亲最远,那自然先叫娘家人,一般是娘家侄子,娘家兄弟在封灵时一般不下跪。
“大了”必须先喊:
“老太太娘家侄子!”
如果死的是男性则喊:
“舅爷,往前来……”或某某舅爷。
先叫娘家人固然是因为不是血亲,但实际意义还是由娘家人确认死者为正常死亡。
锣鼓点儿再次响起。
娘家侄子上前接过香或跪或拜,一般是拜四拜、磕四个头,或八拜磕四次头,叫四起八拜,取意“神三鬼四”。
“大了”喊:
“一叩首,二叩道,三叩首,再叩首。”完毕。
“大了”拉长声儿喊:
“孝敬们还礼啦!”灵柩两边儿跪着的孝属点一下头,算是还礼。
磕完头拿秫秸棍儿夹几样食品,放在“噎食罐”内,再跪下磕头,然后退开,让娘家其他人上前。夹食品不能太多,那罐子没多大,装不了多少东西,要是一个人就装半罐儿,别人就没法装了,这套手续叫“搛罐儿”。
“大了”再喊:
“点纸上香啦……”锣鼓点儿再次响起,这是叫下一位上前行礼。
有的人会对“大了说:
“您代劳吧。”
于是“大了”替此人往罐内夹点食品,接下来是干亲的亲属、老表亲、新表亲、外男外女、老少女婿、干儿子、孙女、侄女、女儿、本家五服内侄媳,亲侄媳、五服内侄子、亲侄子、孙媳、长孙媳、末儿媳至二儿媳、孙子、长孙,末子至二儿子。每人咬口财饼,象征老人留下了“财”,最后由长子长媳包圆儿。
行过礼,长子咬“财饼”,一圈儿一圈儿地咬成圆型,盖住罐口,饼外用红布或红纸包好后封紧。咬下的“财饼”不能扔,要收起来,因为这是老人留下的“财”。“噎食罐子”封好以后,由长媳抱在怀里,下葬时放在棺材前面,这是死人的食物,学名叫“宝瓶”。
别小看这么个罐子,它可不仅是个丧葬道具,这玩艺儿和“灯笼幡”合起来叫“打幡抱罐儿”,谁“打幡抱罐儿”谁“承重”,也就是“正丧主儿”,谁是“正丧主儿”等于谁发丧的老人,死者的遗产就归“打幡抱罐”的人所有,约定俗成,不是瞎说的。
封灵完毕,扫扫棺材上的财土,收起来,不能扔,这叫“扫财”。
然后准备出堂,这时“大了”早已安排好人手儿往外抬棺材,和大敛时一样,抬棺时有人从后面把凳子或说交木踢倒。眼看要抬棺材,孝属无不大哭失声,爹妈乱嚷,风惨云愁,在地下滚得泥巴千秋,确是一番生离死别的景象。这就是与普通动物的区别,其实用不着儒家那么死乞白赖地强调。
按风俗,儿媳妇娘家要有两个妇女搀扶自家姑奶奶,两个男子搀扶自家姑爷,无非是保护之意,死了老人又折腾这么长时间,恐怕他们支撑不住。看热闹的人才不管这些事,认为是应当的,讲孝嘛!正好娘家人于情于理干这活儿即合适又恰当,也有给自家姑奶奶助威的意思,做给别人看:我们家有人,谁敢欺负我们家姑奶奶!
棺材架在木杠上,用粗杀绳绑结实,都是活扣,下葬时解着方便,如果不去解它,越勒越紧,路上不会松扣。此时孝属们或打着幡儿,或拿着哭丧棒,或抱着纸钱走出来,迎着棺头跪下,等待起杠。起杠前还有一道手续,此时棺材盖还有一两个大钉子没钉上,“大了”手拿斧子和钉子喊:
“舅爷呢?来吧您呢,这是您的事儿。”
娘家兄弟、一般是娘家侄子接过家伙儿,上前把最后一根钉子钉上,如果娘家人不想亲自动手,此时便说:
“得啦,您就代劳吧”。
得到这句许可,“大了”上前将钉子钉上。这是娘家人最后一次行使权力,也就是最后一次确认死者为正常死亡,没有谋害、忤逆、不孝等情事发生,等于说可以出殡,可以下葬,一切可以照常进行。
长子手握一把纯白灯笼幡,跪在丧盆后面,其他人按关系远近、区分男女全部跪在长子后面。丧盆下垫一块方砖,为的是摔盆方便,有的人家儿还将这块砖用白纸或经文纸包上。次子或长孙捧灵牌。次子以下与长子的幡相同、但要小一两号儿,侄子打长条型招魂幡也叫“平幡儿”,上有一点蓝色、孙子打花红幡,但长孙幡的颜色与其父同,只多一点粉红色,干儿子打黄色招魂幡。长媳一手抱“噎食罐子”一手抱纸钱儿,其他女孝属全部手抱纸钱跪在男孝属后面。
通州地区风俗,出堂后要给自家的姑奶奶和姑爷换孝衣,从头换到脚,必须是素颜色,这是儿媳妇娘家互相攀比的时候,看出殡的妇女就爱看这一出儿,瞧谁家换的衣服鞋帽好,谁娘家的东西高级,而且当时就议论。
“大了”或“杠头”看看四平八稳,一声叫起儿,所有杠夫将短木杠上肩。长子喊一声:“爸(妈)!——”举手将丧盆儿摔碎,如果没碎,搀扶他的人上去就是一脚、踩碎完事,总之这东西不碎不行,不碎太不吉利。
前清时,每出丧,稍讲究的人家,亲朋不太少的情况下,都要在杠上拴白带子,由亲友或背在肩上,或用手拉着往前走,这叫执绋。解放以后则很少见,这也是很早以前的礼制:“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礼记·曲礼上》)商周时期,执绋是帮助出殡,要卖点力气,有实际作用,后来演变成一种象征性的礼节,成为有也行、无也可的虚礼儿。
清代有首《观送葬有感》诗:
谁家鼓吹出城西,
翠莫红旌上大堤。
柩内形骸千古梦,
路旁儿女数行啼。
亲朋相送临岐返,
翁仲无言落日低。
华屋山邱弹指事,
人生未有不黄泥。
语甚感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2 18:26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