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3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小敛和一些说法儿

[复制链接]

1068

主题

5504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109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9 15:5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即将走完他(她)的人生旅程,心力衰竭,卧床不起,一旦水米不进,即不吃不喝,身边就离不开人了,子女亲友要轮班儿守护在老人旁边,出门在外的子女无论如何都要尽快赶回来,争取和老人见最后一面。有的老人能提着一口真气,一直等到他(她)想见的人回来,在这方面,就某些老人的身体状况而言,的确有些不可思义。当然,如果离家太远,比如在外当兵,那就很有可能等不回来了。
如果两三天不吃不喝,就要找一个或几个有经验的老人来看看,估计一下还有多长时间咽下这口气。人在死前是有征兆的,比如面色发红、抬头纹展开、突然说话、突然想吃想喝等等,这些现象在民间统称为“回光返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人会说:“差不多了,穿衣裳吧”。
人在“倒头”之前,就是还没真死、还有口气儿的时候要穿好装老衣服,就是穿“装裹”,也叫穿寿衣,穿之前用清水洗脸、擦拭身体,剃头剪发,修整遗容。这是被简化的习俗,其来源很早,应在夏、商时期早已经形成,到西周时已有记载:“王崩,大肆。”《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 这里所谓大肆,就是大浴、大洗的意思,而且要为这种洗浴专门儿酿造一种有香味的酒,人死后气味儿难闻,带香味儿的酒有消毒去臭的功能。
后世擦拭身体修饰遗容不过是让亲友看着舒服点儿罢了。
妇女要绞脸梳头,男子一般只剃前半部,不剃后半部,这有个讲究叫“留后”,后继有人的意思,也有剃光头的,不过要分什么人,很少。丧事中老姑奶奶常这样问:“给剃头洗脸了不?”“谁给剃的头洗的脸?”是在问是否修饰了尸体,要干干净净地走。
寿衣根据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平民百姓好凑合,棉袄棉裤一套;外套长袍儿,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是棉衣,但不穿贴身裤;布袜布鞋,鞋底绣有莲花;男戴风帽或平顶瓜皮帽儿;女戴披肩风帽也叫“观音兜”或“观音斗”。元宝型黄色头枕和山字型脚枕;黄色褥单白色盖单(也叫苫单),这有个说头儿,叫“铺金盖银”;另外预备一块“蒙脸布”。衣、单、被、褥上绣寿字或万字;寿衣上不能钉扣子,不能挽死结;穿单不穿双,比如三层或五层都可以,这种穿戴方式属于明朝服饰,也就是汉人服装。寿衣由子女和有经验的老人给穿,趁着人还没凉,胳膊腿儿还柔软快速穿好,不能等尸体发僵。
讲究点的,或有清朝诰封的比较奢侈,男子长袍外穿清朝官服补褂儿,清朝官帽儿,有品级的挂朝珠。女子则是明朝的服饰打扮,外罩对襟大领氅衣,再另加一套红色或蓝色绣有龙凤海水或八仙过海之类图案的褥单,再高级点的有凤冠霞帔。穿明朝服饰下葬,是清初一桩政治公案,清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要求汉人剃发易衣,也就是全部女真化,试图从装束、服饰、习惯等各方面使汉人忘却故国之思。在服饰穿戴方面,经过讨价还价的斗争,最终达成“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的妥协,这样,汉族人才有穿明朝服装下葬的权力。
死前穿“装裹”,过去也叫冲喜,就是对病入膏肓的人尚存一线希望,有借此冲淡一下晦气的意思,也真有冲喜后又缓过来的,还能活不少年,不过,这只是病情并不太重的原因,跟冲不冲喜没多大关系。
人死之前还有件事儿,就是给还有口气儿的人挪个地方,一般人认为:人死后不能背着炕走,那样不吉利,必须换个床,也就是所谓的灵床,汉人一般用两个长条板凳支上“拍子”,叫“排子”也行,有木制的,有秫秸编的,如果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摘扇门板也能当灵床,只要时间来得及一般要专门儿扎一个秫秸“拍子”。其实,这个习俗与炕没什么关系!这个讲究两千多年了,它是曾子易“箦”的遗意。
《礼记》记载,曾子临终换季孙氏所赐之“箦”:“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就是换完之后刚躺好曾子就死了。这是曾子求德求正之意,即“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有临终定论和终生肯定的含意,或相当于后世的“谥号”,所谓“寿终正寝”也与此有关,儒家对丧葬文化的影响由此可略见一斑。
此时子女亲人守在灵床两边,子女、亲友、娘家人等亲眼看着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叫“得继”或说“得济”,意思一样,儿女俱在,老人衣钵得到继承、得以延续,对老人来说是种安慰与福气。中国人说过日子时不是总爱这么说嘛:“过日子过的不就是人吗!”所以这是件比较祥和的事。但这种作法的现实功能则是:大家凑在一起,聆听最后遗嘱,尤其财产继承与分配问题,包括老人的体己钱在哪儿。
守护老人的同时,子女就已经商量好丧事怎么办、谁办,都谁出钱,出多少钱,收了份子钱怎么分账!这些问题必须全部说清楚,否则兄弟之间就会内部闹丧。不过,此时也有专门儿镇压他们的人,那就是叔叔和舅舅,兄弟之间谈不妥,可丧事不能不办!实在说不清道不明,谈不出结果,就由叔叔和舅舅拍板儿,有什么话儿完事再说,这叫“爹亲叔大,娘亲舅大”,说来说去还是没女人什么事儿。
弥留之际要往死者口里塞点东西,在通州及周边地区,就是往死者嘴里塞一个小茶叶包儿,按民间传说,这也有种不经的说法儿。据说人死之后,灵魂要过一个奈河桥,此时正是口干舌燥的时候,正好桥边儿有个王婆在此卖水,只要亡灵喝下去就会迷迷糊地掉进河里,不得托生,即使托生了也是个傻子,那不是水而是“迷魂汤”,这茶是为解“迷魂汤”准备的,其实不是那回事儿。
早先塞什么东西的都有,在古代管这叫“饭含”,一般来说,贵族用玉。因为丧葬习俗的逐渐简化,到后来就是一个小茶叶包儿了,“饭含”的用意是使尸体不朽,慢慢演化为不能空着口走,这就是文言报丧文中为表孝道的所谓“亲视含敛”,含着东西走的、没空口,说白了就是看着咽的气,我们都尽了孝心。这种习俗由来已久,今天来看,茶叶包儿只具象征意义,在西周,含敛有明确规定: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璧、士含贝,这是葬礼中的等级制度。
手也不能空着:“左手金右手银”,攥点儿黄白之物,东西或真或假视家境厚薄好坏而定,没有金银放点铜钱也能凑合。无论穷富,打狗棒必须有,据说亡灵要路过一个恶狗村,带着它可以防身,其实就是弄两根细秫秸棍儿,用纸糊成狼牙棒的形状,在人咽气后立即放在死人手中,同时放点吃的,就是两块面饼之类的东西,用来在阴间喂狗。
茶叶包儿代替珠玉,其实是一个逐渐简化丧礼的过程,也是逐渐淘汰迷信的事例。
老人最终驾鹤西游,在一片哭泣声中,第一件事是将门窗打开,这叫“出殃”,有人一把扯下门帘子,另有人由里向外烧几张引路纸,一直引到院外,说是让死者的亡魂出去找地方附体托生,或者与来引路的神鬼见面,要不就赶紧去西方成佛、南方成仙,总之是家里不留你啦,赶紧走吧,越快越好,越远越好。其实,“出殃”也好,放亡魂出去也罢,都是找的借口、是个托词,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事实与医疗卫生有关。
死人病很长时间,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过去没有医院,有病只能在家躺着,请郎中来家治病,时间有长有短,或仨月或半年,三年两年也不新鲜,病人身体弱,卧床期间不能开门窗掀门帘子,也不能经常开着门,可想而知,病人的房间有多少细菌病毒?那是种什么味道!人一死,门窗帘子一起打开,目的是消毒放味儿,免得影响家里人的健康,烧引路纸的实际用意是希望死人把病带走,保障活着的家人不受传染侵害。
还有一点,人咽最后一口气时,会从腹内喷出一股有毒气体,俗称“殃气”,有轻有重,因人而异,有人喷一口,有人可能喷三口,体弱多病的小孩儿尤其女孩儿,一旦被这股气体喷入口腔就有生命危险,老话儿管这叫“殃了”。这种事也的确发生过,所以,为把这种气体排出去也必须打开门窗,这是人们多少年来总结出的科学知识,只是被披上一层迷信外衣而已,其实是受“孝道”的影响,因为放老人灵魂出去事关孝道,你不能直接说这么做是为子孙活人的健康安全,那不是嫌弃老人而子孙不孝吗?
在同一个地区,因居民来源不同,也就是当初迁出地不一致,导致丧俗有异,虽同属汉民族但停尸地点和方式有区别。按传统须是“正寝”,所谓“正寝”就是停尸在正房中堂,即正房的中间屋子,西周时叫“明堂”。一般老百姓中间屋子没那么大,只能变通一下,停尸在正房东屋,因为东屋为上首也叫上房,只有一家之主才能住在上首。死者头朝西停好,然后全家人举哀大哭,这就是文言中“寿终正寝”的来源,表示正常死亡,儿女俱在,一切按规矩来办。
停尸也因原住民的来源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有些家庭而言,停在正房东屋是权宜之计,但在通州地区及周边,大多数人家则有“死尸不离寸地”一说,也即死尸不离他生前所住的屋子,这和“正寝”是有区别的,无论停尸在哪间屋子,死者的头都要朝向西方。一般来说,停尸正堂也就是正屋的家庭来源于中国的南部或是西南部,在通州一般是城里富裕人家停尸正屋,有这个讲究。
死者头前放一张桌子叫供桌,小户人家儿吃饭的桌子就可以,将事前准备好的供品摆在桌上,如水果、点心之类,桌上必须有碗“倒头饭”,小米儿用热水一泡,放在碗里堆出一个尖状,饭上插两根秫秸杆儿,顶部套上棉球儿,象征筷子,其实这碗小米饭是生的,菜有时倒是熟的;然后点燃“焖灯”,就是所谓“长命灯”、“长明灯”;再点上一把香放在香架子上,这叫“倒头香”。供桌前面地上放一个瓦盆儿,过去管这东西叫“吉祥盆儿”或“阴阳盆儿”,是用来烧纸盛灰的,这东西出殡时要摔碎,要让死者带到阴间世界,瓦盆儿前面铺一条褥子或软垫,供亲朋祭奠下跪用。
此时要将家中的玻璃、镜子等反光物品用白纸或素布蒙上,防止这类东西摄住死者灵魂,不能顺利离开家,此习俗缘于古人对镜面照人原理的不理解,害怕亡魂久留镜中,导致家中不安,同时反映出活人希望死者亡魂快走的急切心理。还要在死人胸口处放个秤砣或几个大铜钱儿,农村放个犁铧尖儿,并将死者的双脚用细麻纰儿捆上,不许猫、狗进入,据说这类动物如果从尸体上跳过,就会发生尸变,即诈尸。
停尸完毕,全家举哀大哭,不想哭也得哭,声音越大越好,表示悲哀孝顺,实际则是哭给前前后后左邻右舍听,否则谁知道你们家死人啦?这是让邻居来吊唁、帮忙发丧!至此,丧葬仪式中的“小敛”节目结束。
小门子小户儿,用不起“杠房”、“棚铺”等行业的人家儿,“小敛”一结束就要去找“落忙”的人,由“落忙”的人去挨家挨户地借桌椅板凳、锅碗瓢勺儿,请他们给搭棚、“打坑”、“抬重”等等,需要不少人,一般要正丧主儿亲自去请。
从“小敛”过程已经看出丧事简化的痕迹,迷信色彩在淡化,同时也看出丧葬中有科学意义存在,反映出活人才是第一位的思维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22 17:2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