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50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4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325

帖子

32

八通币

大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2329
注册时间
13-6-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隔壁邻居家把房子卖了,一家三口为了孩子的读书搬到了杭州去。

临行前邻居嘱托我帮他打点一些后续的收尾工作,我感慨地问他:“为了孩子这么大费周章值得吗?”

邻居笑了笑:“为了孩子,都值得。”

如今每每看到隔壁空荡荡的房间,不禁就想到那些和邻居一样满怀期待、全力支持孩子的父母们。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为了养育子女成才,中国的父母不管多苦多累,都愿意拼尽全力托举。

然而下面这4种家庭,累死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1
被手机控制的家庭

之前,一则4岁男孩失踪后死亡的消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原来,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喝喜酒,结果父亲一心玩手机,几分钟的功夫,回头后就发现孩子已经不见了。

十天之后,孩子的尸体被发现在工地里。



这位父亲怎么也想不到,短短的几分钟,就会让自己与孩子天人永隔。

近些年来,因为家长玩手机造成的悲剧屡见不鲜,孩子因为父母沉迷手机而离家出走的新闻更是比比皆是。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能量给孩子。”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东西,身体在陪伴孩子,灵魂埋在手机里,孩子虽小,却也能感受你的心不在焉。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

“孩子非常容易冲动,而且特别爱摔她的手机,为此,她已经换了五六台手机了,如何避免孩子摔手机的问题?”

底下的高赞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避免孩子摔手机,父母应该正视自己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是不是比陪伴孩子还要多。

家长因为自己沉迷手机,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忽视,久而久之,内心会形成巨大的空洞,甚至会有样学样,一头扎进手机的世界里。

等到家长偶尔有一天抬起头来看一看,发现孩子低头玩手机的姿势和自己如此相似,又有什么资格反过来指责孩子呢?

陶行之说过,生活即教育。

被手机控制了生活的家长,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而缺少关爱,没有自律性的孩子,漫漫人生路,不是那么好走。

2
不懂放手的家庭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世界上最操心的父母。

对孩子从生活到学习,事无巨细的关心,面面俱到的操办,可是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48岁海归硕士回国后在家里啃老7年,被年迈的母亲告上法庭。



然而当母亲身心俱疲地控诉孩子时,儿子反过来把矛头指向了母亲,责怪母亲事事为他包办,造成了自己如今的模样。

母亲面对镜头也落下了悔恨的泪水:“我教育出错了,样样包办,他从小事事现成的,依赖惯了。”

无微不至的爱,其实是一种害。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

永远不要去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当他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时候。

曾看到一个讲老鹰教小鹰学习飞翔的故事。

小鹰面对高耸的悬崖十分害怕,总在原地扑棱翅膀,老鹰看到了,直接把小鹰赶出巢外。

小鹰在空中跌落,害怕极了,奋力地拍打翅膀,终于飞了起来。

可是刚学会飞翔的小鹰总飞不远,于是老鹰一遍遍地把小鹰抓起来,扔下去。

百般磨练之后,小鹰终于学会了自由飞翔。

经过磨练的翅膀更加坚强,才能经受住蓝天的考验。

最雄壮的鹰,都不是成长于父母的羽翼之下。

人也是如此,只有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养出真正有出息的孩子。

学会放手,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孩子的幸运。

3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

据统计,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5条。

很多父母觉得赞美孩子只会让孩子骄傲,只有时刻鞭策他们,他才能不断进步,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朋友在路上总喜欢挖苦孩子。

孩子丢了心爱的水杯很伤心,朋友不仅不安慰,还骂他:“说了多少遍你都记不住,是聋了还是脑子坏了?”

一起去西餐厅孩子不会用叉子就骂他:“没见过你这么笨的。”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帮妈妈拿东西,又忍不住说上一句:“你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从旅途刚开始的兴奋无比,到最后的沉默寡言,不禁有些心疼。



父母常对儿女们说的一句话,叫做“恨铁不成钢”。

在这句话的掩饰下,父母否定子女的成绩,打压子女的自信,似乎都是为了能让子女更好地成长。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一书中写道:

心理营养来自于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

她认为心理营养和生理营养一样必须,没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人就不可能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重要他人就是父母。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赞美和认同,他们很难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孙俪也曾在微博上总结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教育孩子,要理解、支持、鼓励。

父母学会好好说话,是孩子一辈子的自信来源。

4
经常吵架的家庭

曾经有一个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心理调查,有一条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回答最多的一条是:“我害怕爸爸妈妈吵架,他们吵架的样子好凶!”

电影《梅奇知道什么》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破碎家庭中孩子的心理路程。

梅奇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从小成长在父母的吵架和互相指责当中,两个人常常当着女儿的面歇斯底里地谩骂对方。



六岁的梅奇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乖一点,爸爸妈妈就会少生一点气,少吵一点架。

于是在父母面前,小梅奇总是一副乖巧懂事的样子。

然而每到夜晚,在每个孩子酣然入睡的夜里,小梅奇总会睁着眼睛仔细地听外面吵架的声音。

这个看似乖巧的小女孩,因为父母无止境的争吵,藏了太多心事,从六岁开始就已经学会了失眠。

心理学家指出: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他们也许并没有虐待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像火山一样一点就着的情绪。

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踮起脚尖,学会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绪爆炸。

长此以往,必然会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

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唯有夫妻恩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原生家庭的日常里,藏着孩子20年后的模样。”

因为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是为人处事的方式,认识世界的途径。

你让孩子见识到纷繁丑陋的家庭,那你养育出的孩子就会自私冷漠,像一块坚硬的冰块。

你若三观正确养育得当,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善良且强大,温柔且独立。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三流的家长养不出一流的孩子。

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够优秀,请慢些责备,先回顾家庭,审视自身,和孩子共同进步,彼此成就。





当我们觉得孩子这里做的不好,那里不够优秀的时候,与其责备孩子,不如先看看自己。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愿我们都是一流的家长,我们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

来源:[url=]亲宝宝育儿[/ur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14 08:40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