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920
- 注册时间
- 13-6-18
- 在线时间
- 108 小时
- 最后登录
- 18-12-7
- 威望
- 973
- 八通币
- 66
博士生
- 积分
- 5920
- 注册时间
- 13-6-18
|
古今中外在钱币面额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2、5、10这四个数字。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等次时, 最高面额与其它各种面额之间是整倍数的关系。
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来设计的。在1到 10里,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其余的就是“非重要数”,而如果将四个“重要数”中的任一个数用“非重要数”代替,那就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减才能得到,这样就比较繁琐,尤其是对于壹读君这样算数不太好的人来说,日常使用太不方便。
从概率学的角度看:在1至9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3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18,而 1、2、5出现的总概率则为90,如果使用“3”面值的币种,在流通中呈现的概率约为16.7%,证明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反会使货币的票面结构有失衡之感。
我国仅在1953年印制了唯一一种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由于我国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这种1953年版3元钞票和同年份5元、10元钞票,是委托苏联帮助印刷的,被钱币收藏者合称为“苏三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