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北环隧道的全线贯通,一座由隧道、商业街和中间地带组成的“地下城”已初具规模。座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地下城,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让整体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这座地下城,地上是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半空由连廊串接,地下是车水马龙的环形隧道和商业街,这将是运河商务区未来的愿景。
据了解,商务区启动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包含16个开发项目,分为52个地块,涵盖商业、办公、公寓等多种类型。作为北京首个红线内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区域,运河商务区地下空间可谓是别有洞天。
已经建成通车的北环环隧,在地下二层将运河商务区22个地块连接起来,每个项目都设有出入口,可方便进出商业建筑、写字楼和配套公寓的地下停车库。
此外,地下城的建设中,在不突破国家基本的土地开发政策的前提下,首创了合作建设的模式。其中,连廊通道由开发企业无偿使用50年,中间地带由开发企业无偿使用15年,这样一来可充分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以先进的商业街区模式增加商圈活力,提升商业价值。
以新光大中心为例,巧妙的利用了地下中间地带,空间的利用得到了最大化开发。
新光大中心项目负责人沈海清表示:
“所谓一体化建设就是包括了大量中间地带,我们的中间地带在负一,就是商业空间、商业通道、商业走廊和商业外摆区存在。也就是说,从而保障了我们运河商务区北区的这几个项目在负一层都形成连接。也就是说,上班通勤的白领可以在负一层通过我们的商业,然后走到地铁站,在B2层由环隧连接,然后车辆进入到环隧中,通过中间地带,然后可以到达各个项目的车库。”
在保利大都会,负一层的商业体基本架构已经完成,成为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唯一的下沉广场。一个占地面积2000余平米的智能食堂将满足该项目入驻企业的3餐。
保利大都会李茜娅表示:
“下沉广场这块儿主要是我们现在04地块儿,就是现在已经出租的1号楼和2号楼中间的这样一个位置,现在是通过这个下沉广场,租户能够进入到我们地下商业街,我们整体的商业面积大概是1.38万方,我们规划的是三大业态,九个品类。我们是要打造一个城市的社交热岛这样的一个概念。“
未来运河商务区的地下一层将整体打造成商业街区,届时地块间将会以商业步行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庞大的地下商业世界。
据了解,运河商务区共有连接通道59处,地下通道有21条,中间地带3处,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
运河商务区管委会规划科王萍表示:
“运河商务区管委会从2015年开始,就对运河商务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进行探索,首创了地上连廊地下通道中间地带由开发企业建设管理和使用,产权仍归国家所有的开发模式。
这些项目多数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将随周边商业项目同步完工,总体上将围绕通州北关站通运门站和北运河西站,分别形成商务北区、商务南区、上营片区三个庞大的地下连通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