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主题讲座在通州区图书馆举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于11月7日在北京开幕。围绕大运河文化节主题,本次大运河文化节在市级统筹的基础上,推出了8大板块39项主题活动。11月12日上午,由通州区委宣传部和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主题讲座在通州区图书馆举行,本讲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郗志群担任主讲人,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百余名观众参加了此次讲座。
郗志群,中共党员,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京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历史与文化教育传播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有: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满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等。讲授“北京史专题研究”、“北京历史文献选读”、“北京战争史专题”等研究生课程。 代表论著有: 《北京史百年论著资料索引》,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水经注疏〉版本考》,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 《京师八旗都统衙门の设置及び现状调查》,(日)满族史研究第2期 2003年5月。 《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举人-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主持的科研项目: 20世纪北京图书市场的发展与研究(北京市教委1999.8-2001.8 主持人已完成)。 北京战争史研究(北京“十五”社科2001.3--2005.3主持人)。 讲座上,郗志群教授从大运河文化带的提出、中国大运河概况及北京运河及文化遗产等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讲座回顾 第一部分:大运河文化带的提出 郗志群教授按照时间线,在讲座中梳理了大运河文化带提出的缘起。2016年,北京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打造东部运河文化带,统筹保护白浮泉、高梁(闸)桥、古河道等水利工程遗产,紫竹院、积水潭等古典园林,朝阳八里桥、通州三教庙、燃灯佛舍利塔等古建筑,传承运河文化。”这对于首都实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功能定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大运河概况 这一部分,郗志群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概况以及京津冀运河概况。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于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津冀地区运河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和南运河三段,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总长120多公里,2017年计划实现旅游观光性质的通航,2020年则是实现客货运通航。 第三部分:北京运河及其文化遗产 这一部分,郗志群教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北京运河及文化遗产。北京大运河主体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通惠河、白河(北运河)是北京大运河的主线,坝河、南长河是支线。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统计数据,北京大运河沿线有52处物质文化遗产点,其中包括5处世界遗产点段、20处总规点段(《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2—2030)》中确定的遗产)、6处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12处区文保单位等;另有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等级高、分布密、时代长、类型多、内涵广”的特征。
北京大运河繁华千年,留下不可胜数的名胜与传奇。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国运河文化带的华彩乐章,是北京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需要人们更多的了解它、保护它。“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作为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学术讲座”的活动之一,普及了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文化遗产的知识,不仅非富了本届文化节的形式和内容,更是有力助推了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