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健 来源:农民日报
缓解和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当前,贯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最为关键的应聚焦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上来。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事业,抓重点、攻难点,把扶贫开发工作做到边边角角,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绝不是扶贫部门一家可以包打天下的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此,我们回味起“穷人经济学”。提出“穷人经济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因此,在中国乃至全球,解决好农业问题,也就解决了贫困问题。由于缓解和消除贫困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其极端的重要性,“穷人经济学”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看来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真的需要深刻理解“穷人经济学”。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是传统的贫困经济主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贫困地区,难点是7000多万人贫困人口。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规模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中国的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中国,稳定了农民,稳定了农村,就为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提高“穷人经济学”的效力,我们必须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当中,深刻地了解贫困群众的所思所虑,系统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当前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在贫困地区更多地要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调绿色GDP,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强调公平与正义。应该说,我国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透视和明悟“穷人经济学”在我国扶贫开发进程中应用的价值性,注重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贵州考察时指出的“三个深刻把握”。即要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面对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从区域经济发展中释放红利、拯救贫穷是历史的必然,更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这也应该是“穷人经济学”的本意。我们认为,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大师特有的穷人情结,它不仅来源于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更多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对底层的群众都有一种同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尤其是对待穷人的态度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对党是否忠诚的重要标志。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从“穷人经济学”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对穷人给予更多的关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牢牢把握扶贫开发这个抓手,认真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与发展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扶贫为已任,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要带着热情去扶贫,带着感情去驻村,带着亲情去农家。更加有效地发挥扶贫开发融情聚力功能,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扶贫开发的具体行动,赢得民心,造福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