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二进宫》里,骂李艳妃的父亲李良要篡夺大明王朝的皇位,通州区永乐店镇政府所在地的李姓家族,以为戏里骂了他们的祖先,认为戏里的李良就是他们的老祖宗李伟,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在永乐店的庙会或春节期间是不准许上演《二进宫》这出戏的,这是事实。为什么? 其实,在明朝初期,还没有永乐店这个村名,这里隔着一片湖沼有两个小村,水南侧的叫前村,水北侧的称后店,是永乐里(今神驹村)的自然村。到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兵大规模侵犯边境,直入通州杀掠。后店村有个叫李伟的富裕人家带领全家逃入北京,正赶上明世宗第三子裕王朱载垕选妃,李伟女儿被选入王府做妃。次年生有一子即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隆庆元年(1567)朱载垕即皇帝位即明穆宗,母以子贵,李伟女儿进位贵妃。六年(1572)六月,朱翊钧登基为帝,次月就封他的母亲——李伟女儿为慈圣皇太后。不久,李伟也被封为武清侯。此后,李伟凭借皇太后权势,在家乡永乐里后店村大兴土木,建造侯府,大门楼前雕琢的汉白玉狮子一对,大小和天安门前的石狮子相似,府第的东面还建有一座较大的花园,供李伟或慈圣太后回老家时享用。 自此以后,李伟府门庭若市,文臣武将来此走动频繁,呼奴唤婢,络绎不绝,粮物供应也越来越多。因而,远设在8里之外德仁务村的集贸市场,也应时迁移到这里。李太后还曾掏钱在李府的西面修建了一座景命殿,在李府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华严寺,祈祷道教、佛教的神像保佑李姓家族永远富乐安康。在他们家族的影响下,一左一右的庙宇香火很盛,来这里受雇的穷苦农民和至此做生意的小贩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和街道。李姓一家寄希望于吉祥词语——永乐,就将后店改称为永乐店了。 关于李太后被选为妃的事,当地人还流传着美丽的传说。至于以李良比李伟而不让演《二进宫》戏,则纯属牵强附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