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3月,之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知名房地产商任志强放话说,这个月里,房价将暴涨;评论人士“牛刀”则立帖为誓,称房价泡沫要在3月破裂;而对深圳的郭建波来说,3月房价不降的话,他就要在长安街裸奔了。
在过去房地产市场勃兴的十年间,这样观点夸张、打赌逞强的场景三番五次的上演。预测房价的轨迹也升温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竞猜“盛宴”。开发商、经济学家、各种机构、甚至炒房者等纷纷变身“预言家”,就房价的走势指点一二。
其中,有唱空者喊出“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等非理性口号,也有唱多派宣扬的“25年后北京房价达到80万/平米”。
观点的截然对立,也显示了预测受多重因素制约的中国楼市之难。根据梳理,如谢国忠、易宪容等学者关于楼市下跌的判断鲜有成真,而投行等机构也曾集体折戟过楼市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