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就看到这个题目,真的很震惊,太恐怖了,感觉威胁就在身边.
我坐15路有10多年了,最初是考上县里的高中,可是那时候家门口没有车到通县,每周日我们这群外出求学的孩子就自行车到马桥,(自行车放哪里也是个问题,我和几个同伴都是放到某个同学的亲戚家,可是周五放假的时候不可能赶到一起,从那时候起,学会了对不熟悉的人说客气话,),再坐"大公共"到北苑,那时候真的是大车,淘汰下来的公交车,很破,车况很差,能在车上找个站的地方就很高兴了,每周我们就这样背着大包小包往返家与学校间.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家门口的小公共开通了,私人的小公共,类似破旧的342,没路,只写着起点和终点,走哪条路不确定,,视司机老板(司机就是老板,只此一辆车往返在路上)的心情和人多少的情况而定,虽然我们可能要等很久,但是最起码是家门口,方便了点.可是很多个子高的男生不乐意坐这车,还是去马桥坐大公共,为什么?因为这车高度不够,虽然比大公共松快很多,可是男生站不直,想想弯着腰站一个多小时是是多痛苦的事啊.
7年前,俺又开始了偶尔坐这趟线的日子,为了回妈家方便,俺的新家就定在了这趟路线的终点,这时候,通州区开始规划了,这条路线也开始有了个号,11,13,15,都挂过牌子,最终有了先的固定路线,新的牌子15路,车也多了,虽然还是个人承包的,最起码打着恒基公司的旗号了.方便了这条路线的很多人,上学的,上班的.
每次想坐这个车,都会提前到车站等,命不好等不到某趟车,是很正常的事.
素质问题,小公共普遍的现象,还好这趟车上的司售是附近村里的,到是有些亲切的感觉,俺坐车的宗旨是,不瞎搭话,大不了咱不坐某个人的车,可不能得罪他们,赶上人少给你绕个路晚到家那是正常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是,村村通公交的规划,确实方便了很多人,带动了经济,让有钱没地花的人能方便的进县城了;可是为什么不能好上加好呢,别的路线都换车了,15路总是最后一拨换的,这条线平时人少,利润小,晚点换车也就晚点吧,能理解(千万不能在车上问司机什么时候换车,什么时候能刷卡类似问题,那肯定是一肚子委屈牢骚不满意,除非您想了解人民生活的不易想听他们叨叨),可这车的安全最得能保证吧,这次事件要是发生在周末,学生坐车的高峰时刻,那...
珍惜生命,珍惜家人珍惜身边人
善待生命,善待家人,善待身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