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是为交流而建、因交融而兴的伟大纽带,是活态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它将原本距离遥远的城市乃至国家,通过水源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断促进着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将大运河建设为一条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人民之河、融合之河,发挥大运河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0月9日晚,由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在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通州区委区政府、天津市委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新闻社、北京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先后致辞。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通州区委书记 赵磊致辞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君毅致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 欧晓理致辞
中国新闻社社长 陈陆军致辞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莫高义致辞
随后,世界运河国家代表卢森堡驻华大使 Ambassador Marc Hübsch进行了视频致辞。
此外,作为大运河申遗发起者之一的朱炳仁先生还通过视频方式向首届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式表达祝贺。
在北京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大运河(北京段)作为水利运输工程,为北京城市的建设、水系的梳理承载了重要职能。2014年6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12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规划》从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喜人,开幕式现场发布了《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文化带文博领域建设成果、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12条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和大运河手绘地图,以及“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部分优秀产品成果。
开幕式现场还通过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主题展览的形式,从世界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对话之河七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大运河与世界的密切联系,讲述运河故事,展示中国典范,连通世界民心。 展览同时展出众多大运河文创大赛优秀作品,以及与运河有关的其他文创产品,充分诠释大运河的“新生”艺术。
运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正式开幕
中国书法是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毛笔是古代运河漕运的商品之一。开幕式现场通过运河文化与新时代科技相融合的方式,点亮大运河,为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拉开序幕。
启动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凭借运河纪念船票登上了运河游船,参与了“运河游船/艺•韵河体验游”活动,夜游运河,共赏艺术表演和运河夜景。
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的主题是“游运河,行大运”,文化节提炼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举办形式丰富的“游运河”文化活动,让公众通过参加活动、感受运河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崭新面貌,享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进而展现运河在促进国内国际间文化交流、繁荣经济、推动国运民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