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通网时尚男女频道首页
查看: 3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元熄颤汤#卢顺义大夫采用龙元熄颤汤治疗帕金森病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3

帖子

0

八通币

学前班

Rank: 1

积分
24
注册时间
19-10-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c0157 发表于 19-11-21 16: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疾病,一般见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300万,每年新发人数达10万以上。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均为控制症状,尚无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近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效果显著。卢顺义大夫在帕金森治则上提倡大补气血、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以及豁痰理气,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龙元熄颤汤治疗帕金森获得良好疗效。

疾病机理及治疗现状
西医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由于大脑某个特定部位的一小团脑细胞的功能退化引起的。典型表现有:肢体震颤,肌肉僵直和全身行动迟缓,其他非运动症状还有“面具脸”、油脂脸、说话含糊不清、写字越来越小、便秘、失眠、全身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有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症状。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中毒、年龄老化、脑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苍白球的过度活动,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西药存在明显的多重副作用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比如“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而手术治疗也并非一劳永逸,患者术后仍需服用西药,且对运动迟缓无明显作用。患者可能发生脑出血和脑水肿,加重病情,部分患者术后一段时间症状复发。手术安装偏移而失败也会存在,不得不面对取出或矫正位置的二重手术的风险。


中医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症”“振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称震颤为掉眩。《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骨者,骨髓之府,不能久力,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并论述与肝密切相关。《灵枢·邪客》篇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主留,主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矣”,认为其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华氏中藏经·论筋痹第三十七》曰“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病人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
卢老从事临床数十载,经不断的治疗经验总结认为: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且病程缠绵难愈为其特点。人过中年,肝肾阴气自然衰减,若摄养不慎,极易造成肝肾阴虚,木失所养。肝木失养,疏泄失权,气机不畅,气 滞久而血凝成瘀;或因气血亏虚,气 虚无力推动血行而失运,血行迟缓, 血滞而涩致瘀阻脉道;或肥胖之人, 痰湿阻滞,气机运行不畅,滞而成瘀。 以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瘀血阻滞,脉 络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 出现肢体颤动、屈伸不利,也即中医 “久病入络”之理论。


采用龙元熄颤汤治疗本病,以补肝肾之气为主导,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以弥补心阴不足,加强心脏对各脏腑的供血压力。以调节肢体不协调,表情呆板。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豁痰化瘀,濡养筋脉,促进大脑的植物神经细胞得到函养,有利于让大脑和脑血管壁得到血氧的滋养的效果,从而延缓脑血管痉挛和硬化,以调节肢体僵硬,体倦肢冷。熄风止颤、滋阴助阳加以调节肢体震颤、步态异常。
了解更多帕金森资讯添加微信:vc0157,帮助更多的患者走向健康!

帕金森治疗典型案例:
患者李某,女,63岁,脑中风后患了帕金森病,高血压。面红目赤,自己说脚底有踩棉花感觉,走路越走越快,刹不住车,坐下就手哆嗦,磨牙,站起来时手也跟着抖,是腿也跟着抖,大便干燥,小便利,舌红苔白,双手脉弦硬有力。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
中医诊断:颤症,证属阴虚阳亢、肝阳化风
治以龙元熄颤汤熄风止颤、补益肝肾,药物口服汤药,患者服用三疗程,颤抖就停止了。六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每年过来巩固两疗程,随访,未曾复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9 13:32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