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3
- 注册时间
- 12-5-26
- 在线时间
- 38 小时
- 最后登录
- 18-11-26
- 威望
- 575
- 八通币
- 27
大学生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积分
- 2513
- 注册时间
- 12-5-26
|
常买菜或散装食品的市民也许会发现,商家用的电子秤中“单价”设置大多是按实际标价的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如每斤8元的商品单价显示为“0.8”或“0.08”。商家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这种“缩位计价”的手法中暗藏猫腻。
日前,记者来到天河路的一家水果店内,挑了单价每公斤26元的油桃,店主用电子秤称重时输入的单价却是“2.60”。当记者质问为何要把单价按十分之一缩小时,店主称,结账时再乘以“10”,收的钱一样。
事实果真如此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县工商局天河分局,副局长张全福用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为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猫腻。例如:单价每斤10元的商品,购买1.15斤,正常价格应为11.5元。但如果经营者按百倍缩小输成“0.1”,电子秤就会根据自身设计的工作原理,将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四舍五入”,把计算结果“0.115变成“0.12”,也就是12元。这样,经营者便轻松多收了0.5元。“虽然每一笔生意只多收了几毛钱,但一天下来就比较可观了。”
原本精确的电子秤,使用上稍微动一下手脚,就让消费者的钱包“瘦”了身。随后,记者又暗访了县城几家农贸市场内的部分摊贩,发现不少摊主在输入单价时,同样把单价按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缩小,电子秤“缩位计价”已经成为市场上的qian规则,而大多消费者对此浑然不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