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听话,懂事经常是我们用来形容孩子的褒义词汇。我接触过很多爸爸妈妈,每当和他们沟通时大多数的父母都钦羡别人家的乖孩子,或者自豪着自己家的乖孩子。可见在我们的印象里乖孩子是好的,优秀的,听话懂事,让人省心的。可每当我见到这样的乖孩子,心里总是会感觉有些酸涩。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写的就是关于乖孩子的事情。文章中的第一个例子我的印象最深刻: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走路摔倒流血了不哭也不会叫妈妈,去医院打针也不会哭。也不会黏着妈妈撒娇。这个女孩的妈妈的教育方式就是“不上孩子的圈套”,例如:孩子摔倒了想哭,或者缠着妈妈要亲吻,要抱,需要妈妈关注的时候,妈妈就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慢慢的,孩子哭了多次,就再也不哭了。这种“乖”用我的话讲,就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因为孩子知道自己不会被关注,知道在困难时自己也无法得到帮助。
这种例子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当我们去形容一个孩子乖,听话,懂事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含着泪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来做客的小朋友了?孩子是不是在很饿的时候,虽然双眼盯着蛋糕还是把蛋糕还给老师说我不饿?孩子是不是过早开始成为一个小大人,承担了成人的责任?
一、别做乖孩子,我要你自由的表达自己。
只有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孩子才会获得真正成长的力量。如果孩子的表达和内在需求不统一,会使孩子不接受内在的自己,长期挣扎在满足真正的内心需求与获得外界认可之间,那么心理问题就会随之产生。
孩子,我要你自由的表达自己,就像自由的小鸟叽叽喳喳的,表达你感受到的所有的美好和不安。我愿意分享你所有的喜怒哀乐,我愿意为你遮风挡雨,直到你长大的那一天。
二、别做乖孩子,我愿意尝试体验你的感受。
孩子无论是在能力的发展或者技能的掌握上,都和成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低估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或者某事件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有时也会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揣测孩子的想法。但我们仍要尽量尝试去体验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视角上看待问题,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
孩子我愿意尝试体验你的感受,体验那些与爸爸妈妈分离的恐惧,体验那些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体验需求被拒绝时的失落。我想去了解你而不是对你横加指责和干涉。
三、别做乖孩子,我会和你一起面对。
很多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就先学会了承担,学会了忽略自己的需求。这些被压抑的需求,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很低,不断的忽略自己的需求去满足他人来获得对自我肯定,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孩子,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无论是何种困难,我愿意用我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引导你面对困难,直到你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爱的宝贝,别做乖孩子,做个快乐的孩子吧!想笑就去笑,想哭就去哭,我希望你能自由的表达自己,我愿意尝试体验你的感受,我会和你一起面对苦难,一直到你有能力独自解决问题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