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每读起毛主席的这篇诗作,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豪情,让我哪怕身处困难的谷底也依然会充满希望和力量。 翻开历史的书页,倒回到80年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历时两年、历经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中央红军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期间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走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了连绵起伏的雪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三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 80年弹指挥间,强渡大渡河的枪林弹雨已经隐退,飞夺泸定桥的铁索也不再泛着凛冽的光。80年岁月流转,革命先辈用青春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和平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催人奋进。 “党所领导的红军个个都是英雄汉!”老将军王定烈回忆长征时曾豪迈地说,“前有阻挡,后有追剿,没有吃的,缺乏弹药,我们还是保持高昂的斗志,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简单的话,既道出了将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也道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诚、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写到这里,再一次感受到一大波精神动力涌来。 聚焦自己,在职专硕学习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首战突如其来的即将打响,阅读文献、提炼观点、构思选题、假设方案、搭建架构……,在工作与家庭各种纷杂事务的缝隙中倾心钻研,付出的是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是自己的梦想,依靠的正是长征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聚焦国家,通往中国梦之路,何尝不是一次是新的长征。唯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才会跨越过各种困境、处理好各种矛盾、应对好各种挑战,像昔日红军一般,迎接最终的胜利,并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为了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特别是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乐观向上、不懈努力,让长征精神成为推动我们新时期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 有一种精神叫长征,它可以创造出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