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48
- 注册时间
- 06-2-13
- 在线时间
- 478 小时
- 最后登录
- 13-11-13
- 威望
- 485
- 八通币
- 3
硕士生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积分
- 3648
- 注册时间
- 06-2-13
![QQ](static//image/common/qq_big.gif)
|
你的新生 我的重生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母亲浴血的重生。
我是个高龄妈妈,十年的恋爱期,三年的婚期后还是不能决定要孩子,因为我的心态还完全是幼稚的未成年状态,不能承担一个生命那样的重负——也许我可以养只狗狗来代替孩子?我曾经这样逃避,对宝妈们总是不离便便粑粑的对话内容感到恶心,对她们乱七八糟的着装、走形的身材和操劳的倦容感到可悲,对“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付出中去”的母亲大无畏精神有些恐惧。
人类需要十月怀胎的确有道理,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做角色转换。孕育都都的过程,正是我的心理成年的过程。揣着这个崭新的小生命,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热衷追逐时髦物品,狂热办理各种会员卡,关心家长里短的琐碎话题……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围绕着你,我的宝贝,重新铺展开,原来这里有一个崭新的世界,是妈妈的世界。
在这里同喜同悲,感同身受,喜欢看宝宝们各种可人的笑脸,逗人开怀的无忌童言……再也不能看到丢失的孩子照片和妈妈撕心裂肺的求助,再也不忍听到哪个宝宝正身受病痛折磨。天地间,妈妈的爱是一般无二的。
带着对都都这个新生命未来的无限憧憬,产假后我开始接触早教中诸如国学教育、蒙氏、华德福等名词和它们背后的内涵。趴在论坛上翻帖子,蹲在QQ群里收信息,站在地铁上捧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蒙台梭利教育法》《卡特·威尔的教育》《爱和自由》《请让我慢慢长大》等恶补育儿知识。
有观点就会有分歧,我很少看吵来吵去的内容,只对自己可以理解吸收的知识敞开接纳,博采众长。向蒙氏学习尊重孩子这个独特的个体生命,不急不躁地等待她发现自我,但是对蒙氏无孔不入的目的性倾向保留意见;向华德福学习大自然育儿的法则,不是掌控和操纵,而是欣赏生命的自在成长,带她在沙滩上亲吻阳光,在村落里倾听小羊,在落叶上呼吸秋天。无论你眼中的教育理念如何,我看到的最多的是两个观点:一是尊重孩子,一是自我成长。
想起纪伯伦的诗,共勉: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
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发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他会施全力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因为他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弓。
——摘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
育儿方法无论何门何派,最终还是要靠你综合吃掉消化运用到面前这个个体上的。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不用去做归类和比较,这一个就是这一个,无可取代。全盘的蒙氏和纯粹的华德福方法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是优点缺点分明。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各门派都有死穴,有强就有弱,而最强的高手是化用无穷无招可寻的。你的孩子天性是比较自由松散幻想型的,她的孩子可能是更有秩序感和操作意识的,再者每一个成长阶段,需要的养分也是不同的,教育是活泼的,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从一而终。
你可以说我懒惰,但是我放松,嘿嘿,放松的状态才可能让孩子自然成长,从容体验生命中的真善美。“父母放松的心 是孩子最好的巴学园”李跃儿这句话我很赞同。一岁的都都不会走路,我等待,一个月后她就到处跑了;两岁的都都不太会说话,我等待,发声没有问题早晚会出口成章;都都做事没有耐性,我等待,要是我不学会耐心等待,她就更没耐性了,再说这急脾气还不是像了我,呼,自作自受,权当在她这里劳改吧。
但放松不等于懈怠,相对于注重对孩子的引导,我更省悟到自我成长的重要,身教胜于言传,一个任性不会包容不肯学习的妈妈,一个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性格完善的宝宝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老师与丈夫都很有耐性,在育儿方面也达成了默契和共识,才有她的成功。
妈妈的自我成长,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爱”,从爱我们的孩子开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体谅我们的老公,关心父母和公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和谐与否80%的决定权掌握在女性手中。也许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委屈,请看着孩子的眼睛,那些又算什么?既然是垃圾,就倒掉吧,洗干净重新盛放美好的东西——单纯的,不需要回报的——爱。给家人爱,给孩子爱,给自己爱,我们每个妈妈都有“给予”的能力。
越纯粹越没有附加条件的爱,就越甜蜜,母爱就是这样的爱。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来证明自己,不是为了让她/他按照你设定的人生轨迹运转,像只精确的瑞士手表(实际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她/他发展出完善的个性品质,身心健康,挥洒自如地一笔笔完成自己的生命画卷。
再把你的爱普及于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有句话说,慈善不是富人的特权,而是一份虔诚的慈悲心。以爱为基色描绘出的人生,阳光普照不会灰暗。
当我带都都回家,而她回身跟小草小花挥手说“白白”的时候,我的心明朗而轻盈起来,每一天,向她学习到很多……
第二是就是“学习”,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充足的生长养分,没有开放性学习心态的妈妈,爱也将苍白无力。蒙氏或华德福,孙瑞雪或李跃儿,还有其他各种花枝招展的教育精神,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同期成长,在美好的亲子体验中快乐成长。
我决定回归到国学宝藏里充实自己,偶尔想起来播放的育灵童经典系列,《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基本上是播给我听的,古人的智慧令人深深折服!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人修养非一日之功,从传统文化入手是个终南捷径。
古文不够好,就看图解漫画本的,再对照原文理解。学习动力不足,就加入志同道合的QQ群,比如推拿群、食疗群,传统文化学习群,互相敦促,不得不进步。以前这些时间还不是玩游戏混论坛打发了,吸收这些有营养又可以现学现用的知识,岂非人生乐事?还有就是万能的百度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到的东西总是超乎想象,常带来意外的收获。
“爱心+方法”就是我们每个母亲的职责,爱给我们平和包容的心态,各种方法让我们学习思考,书里的方法有时管用,有的孩子管用,但是都不可能生搬硬套,法无定法,万法都是要我们用智慧随机化用的。
关于教育理论的方法是不可以照抄的,但是还有可以照抄的方法——
8个月的都都第一次回爷爷家,就被喂积食发烧了,情急之中我推了半宿的天河水(那时只知道这个穴位可以退烧),居然天亮的时候她的体温恢复正常了,白天精神也好起来了。瞎猫碰着死耗子的我开始关注小儿推拿,因为一向懒惰喜欢找捷径,最近的最短的路总是能吸引我的,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正是众多派别里最简单有效的一个,只要辨症准确,按书上的方法取穴(每症只用1到3个穴位),手法正确(轻且快,大概200次/分钟),见效很快。此后都都几次生病,包括伤食呕吐、风寒感冒、咳嗽、腹泻都是按图索骥地照书上的指导辨症取穴推好的。
推荐三字经派师徒二人的两本书——《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各推拿派别穴位也有出入,我按这本书的)《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如果能配合食疗就更好了。希望所有妈妈们都能掌握小儿推拿法宝,所有的宝宝都能免受打针吃药之苦,健康茁壮成长!加油,让我们的爱更有力量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