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73
- 注册时间
- 05-9-7
- 在线时间
- 260 小时
- 最后登录
- 11-9-4
- 威望
- 9
- 八通币
- 2
大学生
- 积分
- 2773
- 注册时间
- 05-9-7
|
西汉所建路县的“路”字,原意就是通的意思,可能当初取路字为县名,就是此地有路可通东北方向。路与水是聚邑和城市建立及发展的必须条件,后因西临潞水而改称潞县,仍似隐水路之通运。以上是通州城建置建城之始的地理环境。
考西汉路县县城,即在今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现在,村东北不远处,尚余一小段残墙。路县汉属渔阳郡,又上属幽州,为下县。王莽改制,改县为亭,称通路亭,所谓通路亭就是原来的路县,只是改一下称呼,自奉有天命而已。东汉初,渔阳太守彭宠前后,曾一度为渔阳郡治所。也就是“彭宠据渔阳”。后因城中大火且飞出墙外,烧千余家,郡县治先后迁移它处,此城渐而荒废,古城残破至今,并因城而名村直到今天。
五代十六国时期,潞县与燕云十六州一起,被石敬塘割赂契丹,从那时起历辽、金、元三代,始终为少数民族地域,
潞县地位提高,始于金海陵王,为征伐南宋,在潞河(白河)造船舰,又在州南延芳淀演练水军,辽凿萧太后运粮河,遂于金天德三年(1151)升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又于兴定二年(1218)升为防御,通州地位日重。金、元兵火不断百姓流离,朝廷财力不济,兼之游牧传统,所以始终未筑城池。
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常遇春、郭英等人,率军北伐,攻下通州,命裨将孙兴祖督军士修城,城址即潞河之西旧城一带,砖瓷其外,中实以土,周围九里十三步,连垛墙高三丈五尺,有四门:东曰通运,西曰朝天,南曰迎薰,北曰凝翠,门各有楼。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奉旨拆去西门,使新旧城合二为一,乾隆二年(1737)知州韩义诗奏请扩护城河,以土填墙,为通州城壕之始,城内因此有东海子,西海子水面,海子在金时用以称湖泊。
通州上距京师四十里,白河、闸河、浑河、榆河等大小九条河流相汇之地,为九河下稍,太行之水,京城西山之水,北面燕山之水,距通州城皆不太远,到通以后,地势下切悬殊,以致汇成沼泽,经近千年洪水冲积堆淤,填掩成今天的平原地貌,已非昔日原貌。想当年远望里二泗一带,地势较通州城低洼几十米,遥望通州城,一塔凌云,如在半天之中高耸,并可远望西山,粮船客船,骚人墨士,公子王孙来来往往,终年不绝,更增通州文化底蕴,故有通州八景之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波分凤沼、高台烟树、平野孤峰、二水汇流、万舟骈集诸景。
明杨士奇有咏通州诗:
城倚红云下,
门临绿水滨。
宝鞍驰骏马,
多是帝京人。
俞森登通州城楼诗:
雉堞云雾拥小楼,
登临极目海天悠。
南来杭稻千帆夕,
北去风沙万里秋。
山势遥临东海尽,
河源直接太行流。
一声凄断孤飞雁,
烟树茫茫动客愁。
[ 本帖最后由 好南 于 06-3-10 12: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