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1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大建筑外立面年内完工亮相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63

帖子

0

八通币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
注册时间
20-5-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柠檬柚子 发表于 21-12-10 09:4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的城市副中心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越跑越快。北投集团日前披露,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外立面工程年内将完工亮相,整体工程有望明年竣工,力争在2023年具备开放条件。
  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三大建筑已成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科技的应用,超前规划和前卫理念的落地,已让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成为了科技与智慧的结晶。
  能抗8级地震,创新应用的隔震垫技术让大运河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像“漂”在水面一样分外安全;副中心图书馆不仅拥有650万册的全球最大机械书库,还采用了国际首创的单块约16米*2.5米超巨型玻璃幕墙填补了行业空白;副中心剧院的舞台则无缝对接国家大剧院,让通州与北三县居民能及时欣赏到国家级演出。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其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大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已大于首博,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他表示,大运河博物馆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千年运河文脉的传播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普通建筑与地基间都是混凝土的硬连接,而大运河博物馆却在二者间加入了约1.2米的弹性隔震垫,基本确保了文物即便遇到高烈度地震也能转危为安。”陈宏达欣慰地表示。
  紧邻博物馆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其外观宛若一方中国传统印章,这枚“赤印”的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其2.5万平方米的开敞式阅读区在全球也首屈一指。
  未来读者步入图书馆,阶梯式阅读区宛若一片山坡,在“森林”之间,斑驳的阳光从屋顶穿过一丛丛“树枝”柔和地洒落在桌上,带给读者一份绝佳的阅读体验。定位于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今后这里的日接待能力将达5000至8000人次。
  对于又名“文化粮仓”的城市副中心剧院来说,不仅其5500个座位的设计完全对标国家大剧院,就连舞台尺寸与设计也基本达到了国家大剧院的规模。“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一方面可将国家大剧院上演剧目和道具无缝转场至此,而且舞台道具无需重制可达到厉行节约的目的。”陈宏达透露,未来通州居民和北三县居民不用长途跋涉到首都核心区,就能欣赏到国家级的一流演出。
  虽然当日北风呼啸而至,但站在工地现场,人们却并无风沙拂面的感觉。“防尘网、防冻剂、保温垫,还有对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工地不仅成为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实验田,也确保了工程质量在国内稳居前列。”陈宏达称,目前近4000人的施工团队正在此昼夜奋战。
  就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的脚下与周边,约4.9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预留工程与2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其中M101号线与M104号线预计都将途经此处,让八方来客能够方便快捷地汇聚于此。
  以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为核心,不久后集购物消费、餐饮服务、文创交流、亲子娱乐、共享停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一系列惠民工程将从通州辐射至北三县与更广阔的的京津冀地区,使其成为城市副中心消费服务休闲的新高地、潮流汇聚的“网红打卡地”,以及国际一流的商业服务业共享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5 02:15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