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近日对外披露,亦庄新城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首批6个“微中心”涉及地铁亦庄线、17号线的6座站点,将以微中心打造“新城新中心”。 ![]()
新华社资料图
2020年,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建立起“多方融合”的亦庄新城轨道微中心交通一体化工作专班,与街区控规编制工作“协同推进”。为提升区域交通运行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凸显城市魅力,北京经开区规自分局对轨道微中心各站点研究成果逐项梳理,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业态方面的研究论证工作,并且与街区控规加强衔接,整合形成各站点轨道微中心一体化联通方案。 轨道微中心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将成为服务轨道站点周边居民的活力中心。 根据此前规划部门的介绍,轨道微中心范围内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轨道微中心内主要建设用地一般较所在地区同类用地高10%以上;轨道微中心范围应作为地下空间利用重点区域;轨道微中心内地面步行系统路网密度应达到道路网密度的1.2倍到1.5倍;轨道微中心及周边地区应构建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空中连廊、过街天桥等立体化的步行设施网络。 新闻内存 亦庄6个轨道微中心 亦庄新城范围内第一批轨道微中心,包括地铁亦庄线沿线的荣昌东街站、同济南路站以及地铁17号线规划在建的亦庄站前区南站、次渠站、次渠北站、北神树站共计6个站点。 轨道微中心是以车站为核心形成的复合城市空间,将激发和引导后续城市开发建设,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区域文化、科技、生态的深度融合。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轨道微中心将科学配置交通与空间资源要素,按照活力共享、复合多元、高效集约、绿色出行、空间宜人的要求,进行站域空间的精细化营造。据悉,各轨道微中心方案将形成“设计导则”,落实在街区控规成果中强化实施,并通过一体化互联提升区域交通运行环境。
|